中学语文教师的100个行业关键词(一)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73171/a61e31fd629a4d22.jpg)
一、语文
语文:语言和文学。
语言的基本功能是表达自己的意愿,与他人相互交流,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语言包括文学,但不仅仅限于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形式而存在的文学。语言的艺术即文学,文学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建构人性的重要一极——感性——的基石。文学艺术是兽性和人性的分水岭,是人性觉醒的标志,是敏感的精灵,是催生科学的助产士,是走出蛮荒的先头部队。文学艺术往往能够最早、最快地传达出人的七情六欲,最为敏感地感受到时代的需求,最为直观地扫描到人性的痼疾和社会的病灶,并引导人走进知性、理性、德性、灵性、神性的殿堂。文学艺术着力表现的真善美,不应该只是生活的点缀,而应该是我们生活的终极追求。
二、语言和言语
如果说语言是一个堆满钢筋、水泥、黄沙、砖块、石头的大仓库,那么言语则是建筑师利用仓库里的这些材料做成的房子。简而言之,语言是前人创造出来的已有的成果,言语则是动态的个人的表达过程。语文课程要达成的目标之一,就是唤醒学生潜藏在内心的表达欲望和言说本能,在已有成果的熏染下,逐渐习得言语技能。
三、文学的虚构和非虚构
大体而言,虚构类文学包括诗词、小说、戏剧、神话传说,非虚构类文学包括散文、随笔、演讲、报告、宣言、传记、论说文、回忆录、书信、日志等。
四、中学语文教育的四个坚守。
一是坚守基础语文教育的“人性”:“教育的实质是人的教育,而应试教育的实质是非人的教育,这是他们的根本区别”(《应试教育的报应来了》),“语文应该是最具人文关怀的一门学科”,“作文就是做人”(《谁在写?为什么写?》),语文教育的核心是“以文化心”,不能“动心”的知识灌输与能力训练都是丢失灵魂的“残缺的教育”(《残缺的教育:动脑动手不动心》)。二是坚守语文教育的“诗性”:“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人是寻求诗意的动物,只有在诗意的状态下,人才出场”(《也说“没意思”》),“青少年应该和诗歌结下不解之缘”,它“培养审美趣味”,陶冶性情,让学生的“头脑、精神直至灵魂变得澄明、丰富、深刻和美好起来”(《语文教学:呼唤诗性——诗歌教学随想》)。三是坚守语文教育的“生活性”:“教育就是生活”(《教育理想主义者存在的理由》),“为什么不引导学生去关注和思考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精彩纷呈的事件?我们天天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现实,为什么不能进入学生的视野,进入语文、作文,乃至高考的试场?”(《柔性暴力和话语霸权》)四是坚守语文教育的“书卷气”:“中学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读书人,文化人”(《语文教学:呼唤诗性——诗歌教学随想》),“语文课是干什么的?很简单:读书!教师和学生一起读!”(《语文教育: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读书是一种习惯,习惯是一种生存方式,生存方式就是人的命运,也是民族的命运”(《读书是一种习惯》)。“语文教育的‘北’在哪里?在阅读和写作,在思考、对话与交流。”(《〈语文考试说明〉该寿终正寝了!》)
五、语文知识的三个方面:
1、教师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必须是理性的系统知识。教师而言,关于文章、文学、语言,关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等必须具备系统的理性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术语,教师和学生必须达成一致的理解,或者对所指有一致的认识。比如快速阅读。快速阅读:用来去读非虚构作品的。看主题,看口碑,确定自己是不是要花时间在上面。这是从一本书的价值角度来看,视野要放大,离书的距离要远一些。用快进的方式整体浏览一遍,看看作者是如何设置这本书的结构的,脉络是什么,哪里是铺垫,哪里是重点。这是从内部的整体结构来看,走的就离书近了一些。挑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反复看,仔细琢磨,最后输出成自己的东西,这就是进入书中,从小处着手来阅读。比如概括,概括:就是把具体的东西抽象化的能力。)
3、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
六、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
由语文学科知识、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实施、语文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构成。语文学科知识是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前提性知识。语文教学设计是老师备课时候的工作,语文教学实施是备课的教学设计教案转化为动态的教学过程,语文教学评价其实是贯穿在老师上课之前,上课之中和上课之后。其中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语言学、文学、文章学和心理学四个方面。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73171/d332fdd1719b073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