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
散文随笔/原创
很多时候,我们的痛苦,并非源于现实的残酷,而是困在自己搭建的戏台。既当不好别人的配角,也做不了自己的主角。我们总是寻找光的来处,却忘了自己才是那根火柴……
汪曾祺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有时候,人跟人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分享的不仅仅是美食,而是一种彼此间的信任、尊重、好感与融合。进而演变成一种深深的喜悦和爱。通过“吃饭”,我们可以更确切的感知对方的态度,立场和情绪。
人生如吃茶,不在于那口甘涩,而在于品呷时的心境。不在于杯具和吃的东西有多好,而在于吃的开不开心?跟谁在一起?场面是否温馨?“吃饭何须问酒香,粗茶淡饭也堪尝。”在人生的厨房里,我们即是厨师,也是食客。我们总是匆匆忙忙,来不及认真、来不及好好感受。时间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循环。我们在其中不断地重复着相似的故事,直到学会从中解脱。
“万劫终成幻,三生并是缘。”这个月从五一到端午节前后,我们单位没有组织团建,也没有人提聚餐的事,大伙儿都心照不宣。饭,是吃不到一块儿了,同事之间还得维系表面的和谐。“洞若观火心自明”,职场就像戏场,有些人天生就是“演员”。
白落梅说过:“人生没有相欠,只有经历。缘分这个词,被千万个人说过千万遍,亦然古朴清雅,深情又疏淡。”一顿饭,吃不吃倒也无所谓了,有些伤感,有些不适,却让人集体沉默。借着这个假期,想要独自逃离。
林雪,一个比我们领导年长一岁,看起来温柔纯朴、热情又大方的姑娘,却在这职场中,把自己活成了“鹿”……
大部分金融工作者都心思慎密,谨小慎微。一开始,听同事们说:“这个女娃很善良的,也很佛系,偶尔有点执拗!没在意。处久了渐渐发觉,她“边界感”很强,女性特有的矜持和虚荣心,尤为突出。她说话直来直去,工作中又没主见、畏手畏脚的。最让人越来越难以忍受的,是她的敏感和倔犟。一个人拖延成性,又懒于耗费精力,去跟自己的客户耐心的交流,以致于办业务时浑浑噩噩,经常丢三落四。她又贪玩手机,几乎一有空就抱着刷刷点点。我们在一起五百多天了,从未见过她主动营销和困知勉行。上班,也像和尚喝粥、细嚼慢咽着。
春节收假以后,她像变了个人似的,常常“心不在焉”。工作拖延着,问题回避着,推委着,看不出一丁点儿的责任心。这段时间换卡任务很重,大家同舟共济时,她却表现的尤为消极和敷衍。有两次,她竟当着客户的面顶撞领导,还是我们从中斡旋才不了了之。在一起的这五百多天里,从没见过她自愿的、收拾过自己的工作区卫生。旁人只需看一眼她坐的办公椅,椅面上压出的臀痕像斑驳的世界地图,就会“可想而知”!
一个人不愿自律又想保持窈窕身姿,是多么的幼稚和不切实际。一个人想仰仗父辈的资源或关系,在职场中“天马行空”是多么的可笑和无知。“懒”,就像“莫比乌斯带”上的小蚂蚁,一意孤行!周围的人只能隐忍,这种“无法改造的工作环境”不仅会消耗我们的精力,还会让烦恼在内心不断地蓄积,就像用十除以三得出的结果一样——“无穷无尽”。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林雪的执拗和离经叛道让我们一筹莫展。原本融洽的关系渐渐地变的疏离,隔陌。这次没有一个人提起聚餐的事,显然跟她与领导的僵滞有关,看来、大家对她的任性早已默不作声。
“我宁愿一个人咽下整座山的风声,也不愿靠近人群时再次被热闹伤害。”卡尔.荣格说:“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你只需像太阳一样发出你的光和热……每个人接受阳光的反应不同,有人会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会躲开……”我们谁也改变不了生活的聒噪,和世事无常。但我们的味蕾却是有情绪记忆的,它会记载着与食物味道相关的种种回忆。站在五十岁的山脊上回望,原来那些令我讨厌的、刺痛的、难以释怀的面孔,都是另一个维度的自己。
王阳明说:“好好吃饭,就是人生最大的修行。”一饭一菜皆可窥见一个人的修养,一碗一筷也都隐藏着一个人的格局。想要看清一个人的真实品行,跟他吃顿饭就全知道了。生活的温度和人情的冷暖,都会在这“吃饭”中一一拓展。吃饭,吃的是饭,交的是人,换的是心。
“饭局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有人在吃饭中吃出了深厚的情谊,而有人却在吃饭后渐行渐远。在这凉薄的社会上,饭局就是人局,最能看透人性的虚伪。一场宴请,一次欢聚,都是“见与再见的江湖。”
“止不住岁月的惆怅/阅尽人间春色又能怎样/靠近六便士与月亮/在万丈红尘中/揣摩朦胧的忧伤……”
生活中,有人为了一口醋,愿意专门包顿饺子。有人却以各种理由,迟迟不肯落坐。我们尊重的不是这顿饭、这盘饺子,也不是那口醋,而是我们自己,和当下的生活。
我应该是个擅长感受的人,我能察觉到那些汹涌的隐忍和欲言又止的沉默,我能感受到对方的迟疑,欣喜和转瞬即逝的落寞。我可以清晰的回显出、四十年前在村里的墓地里,已故的发小跟我一起煮“蛇肉羹”时的欢快画面。我还能记得,三十二年前那个冬日的下午,奶奶颤颤巍巍攥着粗布围裙,在父亲余怒未息的悻悻下,给她一天没吃饭的孙子煮了一大碗“韭菜叶碱面”。十多年前、阿依娜酿的“驼奶酒”,至今我都没舍得喝完。青城山的“泡菜”可能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下饭菜了。石河子北湖畔的那顿“涮羊肉”让我刻骨铭心,陶喆陶芳兄妹俩总是让我余生难忘。西工大的餐厅我此生只去过一次,却依然记得那碗“油泼面”和于教授蔼然可亲的容颜。
2004年的春天,我人生第一次带女儿去吃“汉堡”,竟没想到、三个“菜夹馍”就是我辛苦一天所能挣到的极限。鼓浪屿肖光的宿舍里,款待我的只有两瓶“雪花”和一碟“炒肠粉”,那天、谁也不会因为没吃饱而影响我们跑到岛上对礁而歌。宝鸡清姜路的街边小吃很多,“豆花泡馍”可能是我和表哥,此生最为难忘的早餐了。人间最甜美的莫过于吐鲁番的“冰淇淋葡萄”,维吾尔族姑娘给的饮品一喝就醉。香港回归的那一年,一看到饮料瓶我就会莫名的想到“野刺梨”,和那个爱跳舞的初恋。五竹的灯火阑珊像极了纽约的奢华璀璨,杨行长用六瓶“白云边”和四个小菜,就哄的我们晕乎了半天。”最近几年里,让我感动的事不少,可能记起的、唯有疫情暴发期间,严主任亲手给我们做的那顿“蘸水面”了。
人生的每个瞬间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和用心体会。幸福与苦难只是途中必经的风景,团聚与别离,也不过是岁月自带的刻痕。三餐四季中,关心你的人和你关心的人相互交织着,有的陪伴是全心全意的倾注,弥漫一生的执着。有的遇见,却不是滋养和浸润,而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消耗……
“南柯梦尽离人泪,莫听花妖唱新诗。”灵魂是一个拥有宁静核心的精神自我,爱与不爱都会溶在每一口沸腾的汤汁里。经过这几天的沉思,我已不再痴妄,不再迷茫,不再想将拥有的美好、快乐与人分享。我的心已走过那个葱郁的春天,像片片泛黄的落叶,在无从收拾的纷芜中漂浮,翻滚,颤抖,最终淡然的委顿于地。
“一切遇见,犹如大火席卷的麦田,我把所有收成抵挡给一场虚妄……”
我们总是战战兢兢,在爱的时候费力寻找不爱的证据,又在不爱的时候,卑微的渴求被爱的痕迹。原来最深的悲悯和孤独,不过是把人间种种无处安放的叹息、和一厢情愿的不舍,都化作草木拔节的新绿。
我很佩服像我们领导那样可以隐忍的人,她能将自己的苦痛与愤懑掩映得那么深沉。那些早已泛滥成灾的悲委,郁闷,看上去若无其事。她常常“菩萨低眉,隐默不语”,在纷呈的世相中,端坐于磐石,不会迷失荒径。
生活中,有人把领带系成了绞索,有人正用素颜霜修补着年久失修的理想。咖啡渍在桌布上洇出了群岛的形状,那些欲言又止的话,在杯底结晶成方糖……我们永远都在同时准备相遇与告别,不必为交出的真心而懊悔。莫勉强,莫惦记。
生命是用来体验的,不需要向谁证明什么。那些讨厌的、折磨你的梦,都是未被接纳不敢承认的自我。我们要允许别人“如其所是”,要学会、允许任何事情的发生。“万象本无自性,聚则成,散则空。”
煮一壶岁月静好,炖一锅人间烟火。让生活的百般滋味在每一次翻煎中升华,在每一口咀嚼和回味时绽放……
魚越乙巳年端午写于政法路
(谨以此文写给曾经携手并肩的美好,和无法言说的友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