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全忠终于代唐自立,成为后梁太祖
资治通鉴,后梁纪1
公元907年,正月
当初,梁王朱全忠因河北各藩镇全都归服,只有幽州刘仁恭、沧州刘守文父子没有攻下,所以大举讨伐他们,想要藉以坚定各藩镇的归服之心。
不久,潞州内部叛变,朱全忠烧毁营寨而返回,威望大受损害。
朱全忠恐怕内外因此离心离德,想要迅速接受唐昭宣帝禅让来镇慑他们。
907年正月初十,朱全忠进入魏州,患病,躺在节度使府中。魏博节度使罗绍威担心朱全忠袭击自己,进见朱全忠说:“现在四方发兵成为您祸患的人,都以拥戴唐室为名义,您不如先灭唐室来断绝众望。”
朱全忠虽然没有应允,心里却感激他,于是急忙起程回归。壬寅(二十五日),到达大梁。
甲辰(二十七日),唐昭宣帝派遣御史大夫薛贻矩到大梁慰劳朱全忠,薛贻矩请以臣子见君之礼请见,朱全忠拱手作揖让他登阶而上,薛贻矩说:“殿下的功业德行都在人们心里,天、地、人三灵已经另选新君,皇帝正要举行舜、禹禅让事宜,我怎么敢违抗!”于是,面朝北在厅堂行朝拜皇帝之礼。朱全忠侧身避开。薛贻矩回到东都洛阳,对唐昭宣帝说:“元帅有接受禅让帝位的意思了!”唐昭宣帝于是颁下诏书,在二月让位给梁王朱全忠。又派遣宰相拿着书信告诉朱全忠;朱全忠推辞。
二月,唐大臣共同奏请昭宣帝退位。壬子(初五),诏令宰相率领百官前往元帅府劝即帝位,朱全忠派遣使者到洛阳推却不受。于是,朝中大臣、藩镇乃至湖南、岭南呈进奏笺劝朱全忠即帝位的接连不断。
庚寅(十三日),唐昭宣帝诏命薛贻矩再往大梁告知禅让帝位的意愿,又诏命礼部尚书苏循携带文武百官的奏笺前往大梁。
甲辰(二十七日),唐昭宣帝颁下诏书让位给梁王。任命代理中书令的张文蔚为册礼使、礼部尚书苏循为副使,代理侍中杨涉为押传国宝使、翰林院学士张策为副使,御史大夫薛贻矩为押金宝使、尚书左丞赵光逢为副使,率领文武百官准备皇帝车驾仪仗前往大梁。
杨涉的儿子直史馆杨凝式对杨涉说:“大人为唐朝宰相,国家到了这个地步,不能说没有过错。况且亲手拿着天子的印玺组绶送给别人,虽然保住了荣华富贵,千年以后怎么说?何不辞职!”杨涉听了大惊说:“你想要灭我全族!”为此好几天神色不安。张策是郭煌人。赵光逢是赵隐的儿子。
三月庚戌(初四),梁王朱全忠开始登金祥殿,接受唐室文武百官称臣,下行文书称教令,自称寡人。
辛亥(初五),命令各种笺、表、簿、籍都去掉唐朝年号,只称月、日。丙辰(初十),张文蔚等到达大梁。
壬戌(十六日),梁王朱全忠更名为晃。朱全忠的哥哥朱全昱听说朱全忠将要即皇帝位,对他说:“朱三,你可以作天子吗?”
公元907年三月甲子(十八日),张文蔚、杨涉乘大车自上源驿随从册宝,诸司各备陈仪仗、卫士、车驾在前导引,唐朝的文武百官随后,到金祥殿前排列。
梁王朱全忠身披衮袍,头戴冠冕,即皇帝位。
张文蔚、苏循捧着册文登殿,进读册文,杨涉、张策、薛贻矩、赵光逢依次捧着印玺登殿,读完册文,下殿,率领文武百官跪拜称颂庆贺。
后梁太祖朱晃于是同张蔚等在玄德殿宴饮。后梁太祖举酒说:“朕辅佐朝政不久,这都是诸公拥护爱戴之力。”
张文蔚等惭愧惶惧,俯伏在地,不能回答,只有苏循、薛贻矩及刑部尚书张盛称后梁太祖的功业德行,需要顺应天命、人心称帝。
后梁太祖又与同宗亲属在宫中宴饮戏博,酒喝得正畅快,朱全昱忽然用骰子向盆中击去而迸碎四散,斜视着太祖说:“朱三,你本来是砀山的一介平民,跟随黄巢做强盗,天子用你任四镇节度使,富贵极了,为什么突然灭了唐朝三百年的国家,自称帝王,将要全族被杀,还玩了什么博戏!”
太祖不高兴而散场。乙丑(十九日),后梁太祖命有关官吏祭祀天地、宗庙、社稷。丁卯(二十一日),派遣使者向各地州、镇宣布受禅称帝。戊辰(二十二日),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开平,国号大梁。
尊奉唐昭宣帝为济阴王,都如前代的成例;唐内外旧臣的官职爵位同过去一样。
以汴州为开封府,命名为东都;以故东都洛阳为西都;废故西京长安,以京兆府为大安府,在大安府设置佑国军。改魏博名为天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