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

中医里的能量超过我的想象

2021-09-08  本文已影响0人  冰汁

我与中医有过三次结缘,第一次在我儿子还不到一岁时,他生病感冒,听邻居说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远处,有个老中医看病不错,我就抱着儿子过去了。

老医生家住在一个巷子里,那条巷子已经年代很久,房子也都像危房一样,很破旧,也很矮小。只有他和老伴两人一起生活。

老中医那时已经有七八十岁了,开药写方子时手还在哆哆嗦嗦地颤抖。他在给儿子把脉后,不一会儿,就开出了药方。

我那时对中医还不大懂,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我还在想,这么简单能行吗?

只花了几块钱就把药抓回来了。按着药方把药煎好,一点点地喂给儿子喝。

因为孩子还小,中药又苦,每次吃药都哇哇地哭,我也想着让他喝点就行,几乎是喂一小勺,又吐出来一大半,我也没有勉强孩子多吃。一天两次,每次喂他两三勺。

就这么喝了两三天,孩子的感冒就全好了。老医生开的药还有一半放在那里呢。没想到效果这么好。

到儿子三岁时,有次他拉肚子,我又带着儿子去找那老中医。这次去了没找到老人家。他老人家已经离世了。

第二次是我自己看病。那段时间贫血,又去找了位中医。这次这位中医老人家还比较年轻些,六十岁左右。他的孙女上大学回来后跟他一起工作,可以说是他的接班人。

他家在一个村子中,是自家的小院。小院并不大,三间住所一横排。外面专门的一间房用来行医看病,还有一间小的抓药房。往往都是老医生给病人把脉、看病、开方子,他孙女在药房称药忙个不停,还有位十来岁的小男孩里里外外地跑着往药房里送东西。

他们家每天早早的就开门了,七点左右,一直要到晚上十点才关门,有时还会到十一点。因为他们家远近闻名,而且那时能看中医的医生并不多,所以去他家看病的人,每天都是排着长队在外面等候。

医生给我把过脉开出药方时,说我需要吃三付药,让我半个月后再去抓第二付。

半个月后,我感觉身体明显有了好转,又准备去抓第二付药。那天我去得很早,八点左右,去了那里远远看到门口只站着少数几个人,走近才看到,大门是关着的,门上挂起了白色挽联,一些去看病的人正站在院子里,小声地议论着,说没想到老医生这么快说走就走了,这以后找个中医看病也不容易了。

他的工作强度那么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从不停歇,每天都早早的开门,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上床休息,哪里还有他自己的自由时间呢,所以怎能挺得下去呢。而且他还没有孙子,只有一个孙女,还是刚大学毕业回来的,压力怎能不大!

老医生的丧事也仅仅关门了三天,三天后,药房就再次开门了。他的孙女已经亲自上阵了。

第三次接触中医是在一次出门旅行时。那是一个国庆节,单位组织的青岛旅游活动。我们那时在厂里两班倒,而我们那一班正好是上了白班又上晚班,晚班上大家也知道混混时间,到了半夜找个地方休息一下。而我那一夜一点也没休息,坚持工作到天亮。第二天大家就一起出门了,所以一天一夜的没有休息,紧跟着就坐上了大巴车。

由于一天的疲惫,我又在大巴上坐了个上辅的座位,上了车后,我不想那么无聊地度过十几个小时,于是就在车上看书。但是车还没行进两个小时,我就开始在辅位上哇哇地吐了起来。太累了,又把注意力集中在看书上,所以头晕、恶心,开始呕吐。那天车上呕吐的有好几个,都是我们班的,我是最严重的一个。

这时,领导才找人给我换到了下辅的位置,让我与医生挨到了一起。这时,医生拿出了行医针,在我的小腿上扎了好几个针。不一会儿,我感觉到不再那么难受了,变得有了精神。

到了青岛,找到旅馆住下来,医生又来给我做了两次针灸,喝了点药,很快就好了起来。

在那以前,我从来没见过针灸,甚至听说都很少。针灸更是神奇!

中医,怎能不说是文化瑰宝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