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凤梨承载着怎样的文明?
【哥伦布】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是意大利探险家、殖民者、航海家。1492年到1502年间,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成为了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根据《拉鲁斯美食大全 - Larousse Gastronomique》记载,凤梨最早由哥伦布于 15 世纪在瓜德罗普发现,并带回了欧洲。
【名字由来】
外形坚硬似松果(pine);果肉却又像苹果(apple)。因此,凤梨传入欧洲之后的英文名为pineapple.
【吃得起凤梨的都是土豪】
凤梨是一种易种植,生长周期很短的水果,几乎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凤梨。但在欧洲历史中,凤梨可是相当尊贵的水果。
因为是热带植物,在欧洲种植凤梨难度很大,欧洲人花了近200年的时间,直到1675年才种植出凤梨,且种植成本非常之高,所以只有贵族才能吃得起凤梨。俄罗斯的凯瑟琳大帝和英格兰查尔斯二世都是它的铁杆粉丝。
1675年,皇家园艺师约翰·罗斯向查尔斯二世进献首个在英格兰培育成功的凤梨(如上图)。
作为欧洲最高级的炫富手段,那个时候的钻石金子,都比不上手里提个凤梨来得有面子。
英国贵族在家里举办派对,都会在桌上摆上凤梨,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然而这些凤梨是不能吃的,因为是租来的——当时还有专门出租凤梨的公司。
皇室用的24K金凤梨纹叉,价值昂贵。
1761年,第四代邓莫尔公爵在自己的苏格兰领地上建凤梨寺庙。
【菠萝、凤梨,傻傻分不清楚】
根据《中国植物志》的记载:“凤梨,俗称菠萝,为著名热带水果之一”,也就是说,凤梨是这种植物的中文正式名。
直到16世纪末,葡萄牙传教士把凤梨引进了中国大陆,则多被叫作“菠萝”,这一名字的起源则与从东南亚传入的水果波罗蜜有关。原被叫作“波罗”,后在民国时期,被加上草字头。
清朝末年凤梨从东南亚引入台湾,据《台湾府志》记载:“果生于叶丛中,果皮似菠萝蜜而色黄,液甜而酸,因尖端有绿叶似凤尾,故名凤梨”。
【健康】
凤梨是热带地区极为重要的水果,除了去皮生食之外,其与肉一起烹煮,可以使肉类变的软嫩,其外皮捶打后用布包好,可以用来做药布治疗外伤。
1891年用鲜凤梨提炼出来的凤梨酵素,在医学临床上有许多功能,如抗发炎、改善关节与肌肉伤害、清除伤口坏死组织、降低关节发炎病痛、改善消化道及呼吸道功能等。
手术后吃些凤梨酵素可以帮助伤口的复原,防止伤口的皮下出血,对于抽脂类的手术特别有效。有增强免疫力及抑制癌细胞生长等功效。
用凤梨酵素制成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过去台湾凤梨酵素的生产曾是全球第一,台湾是探讨酵素的先驱。
运用纯植物,无化学添加理念,再以凤梨酵素为活性成分基础, 加入了丁香和茶树精油为辅助原料,研制的牙膏,可以提升口腔免疫力,减轻口腔炎症,改善不良口气。
凤梨的叶片,则是用来做宣纸的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