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103—145

2024-07-09  本文已影响0人  泡沫run

      一生漂泊的苏轼,在密州两年任期,虽然这个地方贫穷,但更坚定了他“为生民立命”的人生理想。1076年,朝廷一纸调令,将苏轼派往河中府。正去往河中的路上,苏轼却接到朝廷的诏令,改知徐州。

      在徐州的苏轼,为政清廉,一心为民,抗洪又抗旱,得到朝廷的嘉奖,给了他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元丰二年(1079),苏轼移知湖州,离开徐州当天,城中群众和官吏前来送行,这是对苏轼的肯定,我想苏轼为官一任,为当地人民做实事,心中是快慰的。路途中,苏轼也是迷茫的吧,他不知道哪里才是他最后的归宿。凤翔、京师、杭州、密州、(河中府)、徐州、湖州,这为官几任,每个地方均有程度不同的灾情,这似乎也预示着他多灾多难的一生!

      前往湖州路上,苏轼内心更多的是无限忧伤,他本想洒尽一腔热血,奈何缺少洒血的地方,对于一个满怀雄心壮志的官员而言,这就是人生的悲哀吧!

      苏轼在湖州上任不过两个月零八天,朝中的小人因权力纠纷,打击保守派势力,就选定苏轼做靶子。只因苏轼声名壮大又是司马光倚重的人物,所以苏轼遭殃了,他被押解进京师,投入御史台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极尽诬陷,令苏轼精神和肉体都经历了不堪忍受的侮辱和折磨。苏辙、范镇、张方平、吴充、神宗皇帝的奶奶等人的帮助下,“乌台诗案”终于做出了最终判决,苏轼被贬官黄州。这应该是苏轼一生中最难忘的噩梦了,经历此磨难,令苏轼对生命的省悟以及人际理解,越发深刻,其心胸更为豁达,有的只是重获生命与自由的喜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