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晋行摄(7)——碛口古镇·黄河古渡
【2016年8月末~9月初行摄游记誊录】
从平遥往西至碛口,我们的车行驶在吕梁山脉,经过了若干的隧道群,其中一个隧道长度达到12900米,行驶时间约13分钟。有些隧道落差较大,简直就像是往地狱深处扎似的。最让人恼火的是疲劳驾驶!不是我们不珍惜生命,而是隧道长、休息区间隔太远、80Km/小时限速使人昏昏沉沉……无法换驾,只能强迫赶走睡意。
一路行来,并不总是在高速路上,去碛口的路有几十公里县道乡道,又经过一个煤矿区,路不好行;不过吕梁山区的风光着实不错,西斜的阳光打出漂亮的光影,让我们这帮摄影爱好者意外兴奋了一把。
碛(音qi)口,位于黄河晋陕峡谷中部,是吕梁山中黄河边一座古镇,山西临县的一个古渡口。
黄河由北而来,湫水从东而至,卧虎山横亘镇北,黑龙庙雄峙河东,山环水抱,阴阳交会,山的气势,河的雄浑,形成了“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壮丽图景。
下面的是我们的客房——
碛口古为军事要冲,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凭黄河水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商贸重镇,享有 “九曲黄河第一镇”(也称晋西第一镇)之美誉。
现镇内有数量丰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主要有货栈、票号、当铺等各类商业性建筑和庙宇、民居、码头等,几乎包括了封建制度下民间典型的漕运商贸集镇的全部类型。
碛口的繁荣缘于大同碛(注:碛,是指黄河上因地形起伏而形成的一段段激流浅滩,特点是弯急、浪大、石多、水浅)的惊险,号称“黄河第二碛”,是一段近500米长的暗礁,落差10米,水急浪高,船筏难以通行,碛口遂成为黄河北干流上水运航道的中转站,并由此而得名。
据记载,碛口店铺大规模修建是从清乾隆年间开始的,道光年间,全镇已有店铺60余个,到民国五年,已是店铺林立,商号主要经营粮食、麻油、盐碱、皮毛、药材、钱庄六大行业。鼎盛时期,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只有150艘之多,各类服务型店肆300多家。
主街道顺着卧虎山,从东开始,沿湫水河西去,再逆黄河北上,时曲时折。更有趣的是,古镇后街只有200余米,却转了十八道弯,这些建筑完全依地形而建,街道都用石头铺砌,店铺都是平板门,门前都有高圪台。由于古镇至今还是原始质朴的居民生活形态,所以又有“活着的古镇”之称。
一路走进去,有一种被石头护卫着的踏实感觉……这里即挂着商会的牌子,又有当铺的牌子,不知道哪个在先。碛口商会,主要是搜集市场情报,调解处理工商业内部纠纷。院内主人在售卖当地民间工艺和实用商品:
在黑龙庙门前,欣赏一下碛口古镇和湫水注入黄河的壮阔景观吧——
黑龙庙位于临县南端湫水河入口处的碛口镇卧虎山。据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增修钟鼓楼碑记载:庙创建于明代。雍正年间增建乐楼。道光年间重修正殿和东西耳殿。庙宇规模壮阔,昭然入目。
庙如是,晨钟暮鼓在耳边回荡(呵呵,想像中的)——
离开古镇前,见画院的学生在为古城门写生。
(图释部分来自百度和景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