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黑洞”吞噬声波 天体研究又添模型
模型是科学研究惯常使用的技术工具,依靠模型人们可以实现重要的间接研究,取得原本无法实现的科研成果。模型有理论模型,也就是科学意义上的假说,模型还有大量的实物模型,可以用来推进课题的实质研究。链科技小编今天关注一个极为特殊的模型:人造“黑洞”。
以色列科学家在最近一期《自然》杂志撰文称,他们首次测量了实验室制造出来的声波黑洞的温度,该“声波黑洞”虽不能捕捉光线,但可以捕捉声音,其结果与“霍金辐射”理论预测一致。霍金辐射理论认为,黑洞并不是全黑,一小部分粒子会从黑洞边缘逸出,形成粒子雾—般的辐射。
作为研究模型,声波黑洞的制造无疑难度极大,其模拟能力考验着研究者的科研水平。但最终的结果是,研究者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使用微观技术工具完成了宇宙量级的模拟。研究人员将超冷的铷原子冷却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并使它们流动。类似于黑洞引力捕获光波,流动的原子会捕捉声波。霍金辐射来自量子粒子对。
通常,这些粒子会立即相互湮灭。但在黑洞边缘,如果一个粒子掉进去;另一个粒子就会逃逸,产生霍金辐射。在声波黑洞中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成对声子一个落入黑洞,而另一个逃逸。研究者对逃逸声子和落入黑洞声子进行测量,估算出黑洞的温度为0.35亿分之一开氏度,这一结果也与霍金理论的预测非常一致。”
在此,值得小编特别说明的还有一个关于“信息”的理论,新研究也有望在这一方面有所作为。在霍金辐射理论提出之后,“黑洞信息悖论”也随之而来。量子力学认为,信息永远不会消失;但霍金辐射理论认为,逃离黑洞的粒子会慢慢摧毁黑洞的质量,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黑洞会消失,其中的信息也会随之烟消云散。
目前,虽然新研究能否帮助科学家解决信息悖论还是一个未知数,但却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方向,其指导作用值得期待。这一难题的最终解决可能需要一种将引力和量子力学结合起来的“量子引力理论”,而这一理论不适用于声波黑洞,因为它们不是由引力产生的。新研究证实,研究者必须在真正的黑洞而非模拟黑洞中解决信息悖论。
链科技ChainTech中国技术信息大数据库,专家在线实时咨询平台。专注于技术难题解决、技术成果引进,实现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平台提供技术评估、技术创新、专家咨询、技术推广等系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