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认知与客观化
一、告别“认知幻觉”
1、智商远高于平均智商的人的聪明人,“不断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拉低平均数的三个原因:
(1) 过度自信
(2)过度反应
过度反应的人类特性源于自然选择,避免对随机事件的过度反应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犯错。
(3)短视,损失厌恶。
2、知识幻觉/知识错觉:你知道的比你想象的少
(1) 很多我们自己以为自己获得的知识,其实在相当程度上是道听途说的,我们对它并不具有真知,知道的深度相当有限。
(2) 有些东西我们其实根本不知道,但我们以为“我们知道”
(3)你的聪明,你的知识的丰富程度也会大大限制你的想象力,限制你对你的愚蠢的感知。如《两小儿辩日》。
二、认知的两重性
1、“蠢”工具解决“老大难”问题
客体化、客观化的工具能帮助我们实时检测、调整我们的行为,如“出门伸(身)手要(钥)钱的口诀”、下棋用的棋盘、篮球框的网分辨是否进球、列清单提醒要完成的事项等。
2、认知的两栖动物
要想提高我们的认知效率,必须首先承认我们是一个认知上的两栖动物。一方面,我们的智力和认知水平在快速提高;另一方面,认知中有一些东西是没办法提高的,我们必须要借助于看上去没什么认知含金量的工具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生活中有些智商见识很高的人往往却一事无成,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两栖性,不能正视自己认知当中永远提不高的一面,处于恃才傲物的状态,也不屑于使用那些“蠢”工具去解决问题。
启示:要解决现实问题,一方面要做一个“眼高手低”的高手,另一方面要学会做一个低手,不恃才傲物。“才”很重要,“物”也很重要。有些工具看起来看上去毫无智商含量,但对于发挥我们的智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认知进化=工具的进化
人类思维的发展、进化的历史,就是思维工具进化的历史。
主观的思维和认知要有所进展,就必须要一个直观简洁的“客观化”过程。如数学中“0”和“=”的诞生、几何图形等,将复杂的思维变得十分简洁明了,而又帮助催生了新的工具的产生。
四、高级认知都是雌雄同体的
思维是自己跟自己的对话。把你的思想写出来的过程,就是将一个让主观变成客观,让一个无法产生存量的认知分化为“雌和雄”两个独立的可以互动的主体的过程。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实时检测和评估的过程。只有开启与自己的对话,将认知客观化,才能创造认知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