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成长励志简友广场

99%的把握=侥幸

2019-01-17  本文已影响83人  无忧馆
99%的把握=侥幸

曾经有同学考研,定的目标院校只招收一个人,意味着只有考到第一名,才能够顺利的进入其中,进行三年的学习,

而这所学校往年的录取情况也表现的很是直接,招收的都是笔试第一名的人,也就是意味着相对于面试来说,笔试基本可以定乾坤了。

所以我问他,把握有多少,回答是:99%,

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概率了,如果再用数学上的四舍五入来算的话,那就是100%,那他的这次考研也可以算是探囊取物,

可是结果老天开了个玩笑,他是第二名,所以最终无缘梦想。

这件事对他的打击不小,但也意义深远,调整了一段时间后,他决定再战,不过在朋友圈中他纪录了这次经历,将其总结了两句话,

第一句我们耳熟能详:失败乃成功之母;

另一句是:99%的把握=侥幸。

其中第二句话,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或多或少都能够有所体验。

同学当初所说的99%的考研成功把握,并不是随口而言之,在决定考研之后,他收集了好几个中意院校的往年成绩线和真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其中一个难度适中的,这样在该学校往年的录取成绩上再加十到十五分,可以说是妥妥的第一名了,而他的成绩水平正好达到标准,至于留下了1%的空档,是他觉得凡事说的太绝对了不好,还是要留点余地。

在定了这样的成绩标准后,同学依旧是很刻苦的每天学习,毕竟要维持学习状态,才能将预判的成绩维持住,

这样看,有了经验预判和踏实的学习,考上心仪学校是顺理成章的。

可是有句话叫“天不遂人愿”,同学这次的考研正是彻彻底底的体会了一把。

他的成绩达到了定下的标准,可是真的只有一个比他更高的将他击打了下去,这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也就真的填了那1%的空档。

不甘、郁闷、心痛、悲愤,所有的情绪同学都体验了,可是结果已定,所以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颓废后,同学放下了,他说:这几个月的备考和结果的擦肩而过,都只教会了他一个道理,没有达到100%的肯定,就都是侥幸,无论大小。

数学计算时有四舍五入,生活中没有,老话总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输出多少就会获得多少,很多人在思想上总会有一个误区,想要一件事情成功,在做了一些表面功夫之后,虽然知道自己的成功概率不大或是还可以,那么就会丧失斗志,认为这件事情会朝着自己的预想发展,最后说不定侥幸就真的成功了,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考试,在考试前期,看了一遍书,做了一遍题,虽然还有几个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弄懂,虽然还有几个单词的拼写没有分清,也心满意足的觉得考试会通过了,说不定不知道的那几个题完全就不会考,而自己会的题正好就考了,这不就是成功了吗,

可是结果会怎样,无非两种:一种是真的被你预测准了,真的没有考到;一种就是你很不幸,正好考到那个你不会的,

可是即使你成为了第一种情况又怎样,考试不是一次,你不会和神仙一样回回预测准确,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周遭朋友的经历来看,多数情况下,我们遇到的都是第二种情况,不信的话你可以去考试完的学生堆里听听,多少人的哀叹都是一句:真是考的不会,会的不考。

那么换个角度来看,难道出题的老师就是我们肚子里的蛔虫,知道我们的想法,所以专门和我们作对,出了那些不会的题吗,

当然这更是无稽之谈了,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大多数的我们将侥幸看成了成功,无论是有50%的把握,还是80%的把握,或者更大,像我的那个同学一样,都已经有了99%的把握,都将它们当做了100%,都认为结果一定可以四舍五入,可以成功,

但是不足终究是不足,即使差了0.001,那也是不足,也是欠缺,而谁又能知道,失误不会发生在这0.01之中呢,小的事情,这样的差距可以忽略不计,大的事情呢,“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蝴蝶效应”就会导致灾难,可见侥幸的成功不能算作成功。

凡事如果追求100%,现实中来讲,确实也是不太可能的,知识无穷尽,探索无穷尽,不会有完美无瑕的人,也不会有完美无瑕的事物,但追求100%却是可能的,

精益求精就是一种“工匠精神”,“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就是不断对自己的审视,这样的追求就是让自己能够认清现实,不去做无畏的幻想,不会在经历过几次侥幸后就放松自己,认为凡事容易,不努力也会有好的结果,过多的相信侥幸带来的只能是欲望的膨胀,只能被外在的迷雾所笼罩,前边有个大坑也无法察觉。

所以,及早的认识到无论多大的概率,都是存在着不足,而这份不足就是侥幸,这样的侥幸不代表成功,

这样的认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就像我的那位同学,经历过考研失败之后,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再是去计算能够掌握多少知识的概率,而是不断的查缺补漏,不断的去增加这个概率,这样对于知识就不再是轻易满足的状态,

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这样的认识就能够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和清楚的认知对待成功,不畏失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