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高效时间

高层次思考者,是读懂一个小模型

2018-07-02  本文已影响29人  余祖江视角

一个人的思想维度,会随着修炼逐渐升级,也会随着粗心大意,退回原地。

最近,很多朋友都和我聊到了时间管理。

如果是2011年刚大学毕业时,你问我时间如何管理,我会说,记录时间。

如果是在2016年,你问我时间如何管理,我会说,别管理时间,管理精力。

如果你最近问我,时间管理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会说,时间管理的本质是管理目标。因为,人们利用时间、情绪、财富等资源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

正如我们常说的:对于一艘没有方向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只有让管理,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才可以谈其他管理。

那么,目标管理到底是什么,目标管理到底有哪些步骤呢?

先看下方思想家王小平对于目标管理的总结,目标管理分为:

1、定目标;

2、列计划;

3、快行动;

4、最优解;

5、限时间;

6、强反馈。

正如上图所示,那么,这样六步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也就是说,有没有更加简单的目标管理模型?

答案是肯定的。

当我们把这六步合并为最简单的模型,可以是:

也就是说,首先我们是面对各种目标,感觉到了差距,并且不知足,才会提升能力,来实现目标。

比如,看到别人家手拿LV的包,倍有范儿,感到差距,所以才会拼命工作,赚钱,最后我们也买一堆,放家里,即便最后可能用不上;

看到别人在高大上的公司上班,工作环境一流,工资水平远超同行,所以会拼命工作,创造业绩,拼命学习,提升能力,直到最终跳槽成功,即便也许会失败。

这种“目的思维”也是很多高层次思考者常用的,比如:

那么,明白了这样一个简单而重要的目标管理模型,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这就要从思维能力的两大特质讲起:

1、一通百通;

2、点石成金。

当我们看懂了上面的线型模型,就不难理解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三角模型:

比如,在电影《幻影车神》中,男主角在谈到魔术的奥秘时,就用了【图1】的三角形做解释;

在市场分析中,我们也会从消费者、卖家和第三方等角度来思考问题;

在教育领域,也有三大境界:传道、受业、解惑。

这种三角形又可以继续演变为常用的数据分析模型:

这种表格式的数据分析模型就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下文将详述。

三角模型再做联想和拆合,就可以成为五角模型,如下:

经过拆合,我们可以从通常的抽象概念记忆方法,转化为袁文魁老师的“谐、字、拆、关、综”记忆方法。

不难看出,“增减字”和“拆合”是对形式的演变,“相关”则主要是从含义方面做联想。

实际上,这种五角模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很常见。

比如,我经常提到的王小平的“志、道、谋、交、说”,素质教育中提到的“德、智、体、美、劳”,《孙子兵法》中谈到的“智、信、仁、勇、严”。

以此推演,我们还可以变出更复杂的模型,比如:

上面是托尼·博赞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明的思维导图,这种图形将金字塔结构,变为了向四周发散的结构,并且在图文搭配方面制定了特殊规则,使得画思维导图成为了一项可以持续修炼的本领。

上面这两幅图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谈统筹方法时用到的,在他的倡导下,项目管理理论也被引入中国。

在小学时期,我们就学过华罗庚的烧水定律,【图1-4】看起来是不是和博赞的思维导图很像?都是有流程的,线线相连,并且在线上写上关键词的表达方式。

【附图1】则是将思维导图和数据分析表格图结合,运用于调控整个检修计划,实现项目管理目标。

上图是沃特·迪士尼在1957年创造的娱乐业价值创造理论,该理论兼具洞察力、前瞻性和跨界整合能力。

这张图意味着:

再看看下方《星球大战是如何改变世界的?》这张图,是不是同样极具洞察力、前瞻性和跨界整合能力?

在《星球大战》的影响下,斯皮尔伯格、乔布斯、JK·罗琳等改变世界的人物,由此诞生。

由此可见,所有的复杂结构都是由点、线、面构成,当我们思路不清晰的时候,不妨回归源头,尤其是尝试从一些基础理论模型开始联想,再在更高维度进行创造。

具有了这样的“一通百通”能力,再复杂的图形结构,都可以按图索骥,理出线索,看的明明白白。

思维还具有“点石成金”的魔力。

大科学家钱学森认为,具有大成智慧的人都善于综合集成三大方面,包括:专家体系、知识体系和机器体系,如下图:

 

也就是说,知识只有善加利用,进行高度、深度和跨越式的加工和整合,才能成为智慧。

正如上图所示,左边还只是知识框架,右边才是深度加工和跨界整合了的智慧。

其实,这和“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一个道理。

当我们有了这份察觉,并用这些模型去理解社会问题,就会感到前所未有的通透。

比如,上方就是最近我用李叫兽的营销三角型,为新创组织【骡马道】做了一次《骡马道用户洞察》。

当前,骡马道需要用户完成的任务包括:到场、转发、看视频等。

从时间角度分析,骡马道在短期内是提升知名度,中期是解决资金成本问题,长期是用户的学习成本。

提升知名度:名人支持,新闻传播;

资金成本:收门票,赞助商赞助;

学习成本:专栏课程。

运用这套营销模型,我们几乎可以分析所有产品。

【楚儿的家】若是想让消费者进行上述行动,就需要解决上述矛盾点:

买书:书买回去了,不会读怎么办?

买课:课程真的具有比较价值吗?老师是家庭相关主题的专家吗?

买空间:去图书馆,在家读书,在公园读书,会不会更便宜?

买团聚:一家人去饭馆吃饭都很难,何况是相聚在一家书店?没有父母在旁边,看书会不会更自由?一家三口消费,资金成本会不会太高?

买体验:从老远地方去一趟,只为免费体验一下,值不值?

买会员:这家书店的书是否丰富?老师是否高水平?服务是否高品质?

对于樊登读书会湖北分会来说,情况有所变化,具体矛盾如下:

讲书人:讲书的学习成本较高,普通人如何快速提升讲书能力?

户外活动:是否有朋友一起去(武汉周边,性价比高的地方)?

听讲座:参加这次讲座,是否看起来很酷?

翻转课堂:这次课程的价格和其他课比起来贵不贵?

大型讲座:这个活动参加的人多吗?

买书:回家后,看得懂吗?

招商会:合伙人靠得住吗?

体验:书店近吗?

会员:主讲人厉害吗?

对于文魁大脑俱乐部的用户,我们也可以同理分析:

初级会员:价位能否承受的起?

高级会员:几天面授能学会吗?

特级会员:老师能够帮助我成为世界记忆大师吗?

武林计划:光靠线上听课,能学会吗?

购书用户:看书之后,作者能够答疑吗?

体验课:这堂课是否很受欢迎?

创业就是与时间赛跑。

在相同时间内,谁更能满足和超越用户期待,解决主要矛盾和关键痛点,谁就是最终的赢家。

然而,用户很多时候是没有明确目标的,这时就需要我们发现并顺着用户的习惯制造目标,也就是根据用户的能力和心理需求,制造甚至创造目标物。

然后,用户还得跟随创始人的脚步,重新认知目标物,学会理解和使用新目标物。

最终,我们也就能通过不断满足和超越用户期待,实现我们的组织愿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