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这股飓风,到底还能吹多久?
十几年前,互联网横空出世,以其霸道的姿态解决人们无数的痛点。现今,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迭代升级,人们开始对灌入的外在媒介体验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出现了文字到图文媒介的跨越。紧接着,2016年,消费市场出现“国民总时间”的概念,图文媒介也随之升级,短视频应运而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5253025/d7c81d277926604e.jpg)
图文媒介升级,短视频成黄金“五小时”宠儿
在近日美拍举行的以“投资短视频行业的评判标准”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今日资本高级投资经理李广平就指出,短视频不是原有长视频的篇幅删减,而是现有图文媒介的进一步升级。本杰明·富兰克林成年以后,每个工作日都会专门抽出一个小时用来学习,这就是著名的“5小时原则”。随着“国民总时间”的重新定义,市场对于“黄金五小时”的争夺愈发激烈,在碎片化“成瘾”的今天,短视频凭借其传播快、易接受、视觉冲击强自然而然的占据了极大优势。
随着国内移动智能终端市场喷涌式发展,移动端凭借其天然的优势成为人们与外界沟通的最大手段。与此同时,网络带宽的节点共享技术的日益普及,流量成本日益降低,更是助力短视频成为新的黄金高地。
产业链趋向完整,平台分类日益明确
以此为棋局,各家纷纷落子。阿里“大文娱”战略——土豆的重新崛起、腾讯投资快手、今日头条短视频更名西瓜视频对标梨视频,以及今年伊始抖音迅速崛起与各大直播平台对于短视频的加入。
![](https://img.haomeiwen.com/i5253025/e02e492d360a90a8.jpg)
短视频市场风起云涌,刀光剑影。但就目前整体的局面来看,行业虽各处开花,但基本的产业链已相对完整,出口主要可分为短视频平台、MCN机构、直播平台三种。三类模式不同,对于内容的分发方式也是略有差异。
但在此之中,流量争夺是不得不说的话题,但就目前的短视频局面而言,此处尚且明朗。因三类平台:重资讯、偏社交、类工具的短视频平台因其受众不同,尚未有大规模流量战争爆发。
资讯型:PGC短视频
社交型:UGC短视频,重社交属性
工具型:UGC短视频,属于工具应用
但是,在“跨界”火到爆的今天,谁也不敢保证下一步会怎样。或许哪一天,角逐“异步社交”的社交型视频平台会反过头来完善工具应用体验,尚未可知。
一句话,用特色提升用户体验,做出不同,增强用户粘性,这样才能避免qq、微信式“黑洞”事件的发生。
资本入局,短视频汇聚:各大平台、MCN迅速成形
资本入驻市场,进一步加速短视频领域体制的完善,也进一步催化了各大平台以及MCN的迅速形成(MCN——Multi Channel Network:汇聚优质内容进行定时定向的输出平台。简单说,就是有能力和资源帮助内容生产者的公司,你也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房产中介)。
![](https://img.haomeiwen.com/i5253025/7c1199dba2cc1e69.jpg)
盘点当下市场,资本哺育的迅速成形的巨头主要有以下几个:一下科技、合一集团和今日头条,其旗下均有至少两个“爆款”短视频APP。
一下科技:秒拍、小咖秀
合一集团:土豆、优酷
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抖音、火山小视频
资本入局存在两面性,一方面用资金的方式完善行业架构,促进市场的机制更加完善;但同时,由于其天然的“快速回报”属性,也会过分的催化市场进度,提前实现“假象”饱和。但就目前的短视频行业来讲,仍处于第一步发展阶段,利远大于弊。
细分化、垂直化、优质IP为下一个流量高地
纵观市场发展趋势,总是有前辈在前披荆斩棘,趟出一条血路,攻克下一个大的市场群体,而后各家进行定向分配,开枝散叶。同样,短视频不外如是。一条、二更的崛起,无不再向市场证明,短视频的下一个发展趋势是细分化、垂直化。将内容往深了做、细了做,根据自身的定位进行优质内容的定向分发,吸纳精准人群,并进行适时的转化变现,实现存活或者进一步升级得到市场的肯定。
集合优质IP,泛娱乐化视频崛起也是不可阻挡。优质IP有两个定义,一是自带粉丝,二是具备传播属性。所以,短视频在集合优质IP这条路也是也走越宽,即:根据其粉丝定位进行相对应属性的传播,实现流量转移,进一步拓宽市场渠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5253025/73e50e30e2956fdd.jpg)
自带社交属性,短视频伊出现之际便注定身披光环。事实也是如此,在如此巨大体量的市场大背景下,各类UPGC平台迅速崛起。但对标国外,目前国内短视频行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即是一片未发掘充分的蓝海。
由此可见,接下来的几年,随着产业链的日益健全,上下游机制的完善,附属产品的衍生,短视频的巨大红利期即将到来,各位有心者不妨来掘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