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中部读后感——知识是我们最低的起点
1976——1986,改革开放的十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梁晓声先生围绕着周家三个子女的变化,以及与他们休戚相关的人物的描写,清晰的为我们展现了那十年间人们精神和物质的沉浮。
为了奖励周志刚建设祖国的贡献,单位让他推后退休了两年,每月工资比早退休能多出十几元钱,那个时候的几块钱都能救命,所以仍然是家里“顶梁柱”的父亲,是光字片退休工资最高的人,比许多在职人员工资都高,极受羡慕。但多年的积劳成疾和女儿的离婚打击让他在退休后五年就病死在了自家的热炕上。
秉昆入狱后,郑娟无怨无悔的照顾着成为植物人的秉昆妈和周蓉的女儿玥玥,她怀着一种感恩般的心理终日操劳,把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小寡妇的坚韧耐劳发挥到了极致。在秉昆半年后出狱时,秉昆妈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意识,虽然有点老年痴呆症,但生活自理还是没有问题的,也正因为如此,周志刚教育儿子不要做忘恩负义之人,欣然接受了郑娟成为他的小儿媳妇。
大哥周秉义和姐姐周蓉在高考开始的第一年都双双考入了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彻底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周秉义本来就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大学被推荐为学生会主席,成为副巡视员后也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后来又在其岳母的推动下,当了军工厂的党委书记,在大家的风言风语中,他独身一人去了苏联,用自己会俄语的优势,洽谈军工厂转型事项,为工人们争取了可以赚取百万的生意,他的身体却因为常常陪酒千疮百孔。他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从来没有为工作不稳的弟弟寻求特权,这也一直让秉昆心生不满。上部时我不喜欢周秉义,认为他有知识分子的那种假惺惺,但在中部时,我对周秉义油然产生敬佩之情,不顾个人利益,勇挑重担,为几千人求生活保障累出病来。
周蓉的求学路很是平坦,一直读到博士,也成为周家学历最高的人,因诗人丈夫冯化成生活不检点,周蓉与他离婚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在市内的一所高校当了哲学老师,并与追求自己多年的同学蔡晓光结为夫妻。在那个一家十几口人挤在十几平米房里,弟弟秉昆一家五口住地下室,父母住在一下雨出门时就得穿雨靴的年代,由于她是大学老师,却能独自拥有俄式小洋楼的一间房,在走廊顶端就能用公共卫生间。
主人公周秉昆,虽然努力拿到了大专文凭,但是他所在的行业却受到了流行歌曲的巨大冲击,在朝不保夕的时候,他师傅提出了要去开酒楼的想法。成为副总经理的秉昆,每天在客人觥筹交错的时候,看着这些厂长们拿着工人的血汗钱挥霍,内心痛苦又无法改变。当楠楠也就是“棉猴”的儿子,和“棉猴”真名叫骆士宾的亲身父亲见面后,内心没有安全感的秉昆没有采取法律手段,而是和“棉猴”鱼死网破,也为他中年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周秉昆的好友们,除了考上大学在北京当处长的吕川外,其他的都是底层劳动人民。每家都因为人多房小闹的不可开交,德宝和春燕差点因为住房离婚。国庆的父亲将自己的房子给死了丈夫的国庆他姐后,在最寒冷的一个晚上,竟然活活冻死了,是因为国庆他姐没有给去商场取暖回来的父亲开门,还是父亲故意为孩子减轻负担自尽,不得而知。那些年的日子非常苦,非常迷茫,也非常的浮躁。
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人到中年的秉义秉昆德宝国庆赶超在感情生活中,都没有了刚开始的甜蜜幸福。有一段郑娟教育秉昆的话让我忍俊不禁:“于虹说德宝亲口告诉赶超的,他在酱油厂有个红颜知己,说他和春燕其实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吴倩说你也亲口告诉国庆,你们编辑部有个女大学生追求过你。于虹说男人只要有了一点儿小权力,十个中有九个就不再爱老婆了,都想离了再找个更年轻漂亮的。”这几个女人在十几年前讨论如何“捕获”男人,十几年后,在生活压力下又在讨论如何“拴牢”男人。想想也是,婚前追求时的百般讨好,婚后平淡生活的日益打磨,让这些处于底层的工人姐妹们缺失了安全感。相比较而言,周蓉的离婚就显得淡定从容许多,即便出轨的老公是自己为之信仰的爱情,付出十年青春的男人,她也是很平静的离婚,开始新的生活,这和她的性格有关,也与她受了良好的教育,拥有强大的内心分不开。
还有在处理玥玥和楠楠早恋问题上的狭隘性,也显示了知识的力量。周秉义和周蓉都认为不是大事的情窦初开,在周秉昆那儿就成了天理不容的事情,闹的夫妻不和,姐姐周蓉还动怒打了他,甚至最终他去找“棉猴”大打出手,酿成悲剧。
书读得多了,看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就会不一样,可以工作的范围也会更广一点,在任何时候,读书都会是我们改变命运最低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