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话如何说,孩子听得进去,还不会影响自信心呢?
有家长朋友最近吐露自己的烦恼,不知道从什么开始,他开始不敢对孩子说重话,小孩天性就敏感,生怕孩子因此伤心或做出极端的行为。
不敢批评孩子,确实是如今很多家长和老师头疼的事情。
但我们都知道,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听到好听的话,批评的声音纵然“刺耳”,却也是每个孩子的成长必需。
为人父母,我们真正需要重视的,是批评的方式和内容。
很多时候,孩子禁不起批评,不是他们太脆弱,而是他们的自我评价系统还不成熟,外界的评价如果太刻薄、太密集,他们就不堪忍受。
那么,批评的话如何说,孩子听得进去,还不会影响自信心呢?
父母又如何才能将语言变得更有力量,更有说服力?
关于表扬,相信大家都听过一种方法,那就是多夸细节和过程,孩子具体哪些地方做得好,直接说出来,强化他们正面的行为。
批评孩子,也同样要针对孩子的过程和细节。
我们真正要描述的是孩子的错误,而不是孩子这个人。
很多父母批评孩子时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孩子犯了错,很容易上升到孩子的人品、人格,语气中总是夹带着指责、辱骂、威胁、命令……
在他们眼里,孩子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他们沉浸在自己的愤怒之中,拒绝跟孩子进一步讨论话题,让孩子难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错误上。
任何一段关系里,批评者的状态和态度,决定了他的语言是否有效。
只有足够冷静,才能在批评时保证客观公正,就事论事。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表达,少一些谴责,多一些温度,效果是出人意料的。
在实践中,最简单的就是保持冷静,具体地指出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情,并将重点放在改正错误上。
《正面管教》一书中曾经提到矫正错误的三个R:
承认(Recognize)——“我犯了一个错误!”
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
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这其实就是孩子犯错之后,最简单的纠正流程,它告诉孩子,错误并不可怕,批评也只是帮助你认识错误而已。
参考话术:
“我看到……”(描述你所看到的过程和细节)
“发生什么了?你的感受如何?”(鼓励孩子说出想法或者感受)
“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引导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比如孩子打碎了邻居家电瓶车上后视镜,你可以说:
我刚听说你把阿姨车子的后视镜打碎了,发生了什么?
我和小伙伴玩耍的时候,没注意到那里有电瓶车。
你现在准备怎么办?
嗯.......我想我应该去和阿姨道个歉。
你说得很对,不过这可能还不够,是不是需要给阿姨买一个新的后视镜?弥补错误?
在这个过程中,和孩子商量直接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为自己犯的错负责。
只要大人批评时态度和语气诚恳,孩子也会与其合作,将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