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是条河
手机,全称为移动电话或无线电话,是一种通讯工具。1973年,第一部手机诞生于美国。我想在第一部手机问世时,人们的脑洞无论开到如何大都无法预测当初这个高科技的玩意儿会在约五十年后给人类生活带来怎么的影响。
通勤车上,除了补觉的,醒着的人无不低头盯着手机,车厢里窒息般的安静;大街上一不小心被人撞上时,那人才匆匆收起手机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一位从事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朋友说:“自从有了手机之后,学生好管理多了,很少再有楼道里吵闹或打架的事情,学生们一回宿舍都躺床上玩手机,连话都懒得多说。”乍一听似乎手机功劳显赫,仔细一想好像哪里不对劲。本该打闹或打架的年纪却连错都不犯,这是否正常?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手机犹如一条波澜壮阔的河流,有时静如处子,万般柔美,有时气势磅礴,泥沙俱下,有时也会洪灾肆虐,无情地摧毁篱墙,冲毁家园。但越来越多的人却甘愿沉浮在这条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河里,等待蓄谋已久的猛兽般的裹挟与俘虏。
在手机无形的侵占中,人们像极了一根水草,或者更是一个傀儡。江河是“有容乃大”的广阔与浩瀚,手机这条河同样也是宽广到没有边界,它不辨是非,不分黑白,扔进垃圾它便裹挟垃圾,扔进金玉它便承载金玉,投入毒品它当然也不会拒绝,正是它能吞下一切的特性,所以它能满足形形色色的人们的各式各样的要求。
人们欢欣地浮沉在这条河中,自我陶醉般满足着各种需求,殊不知日积月累的浸泡使得有些人已如人偶一般:不分白昼与黑夜、目光涣散、行动迟缓、思想空洞、意志力低下、不会人际交流,如果不是生活基本所需逼迫的话他们一定生活在手机里绝不回归现实。强大的思考能力原本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有的功能,但手机却越来越替代了人们对于思考的需求,因为你所要思考的内容手机都可以填充给你。
前几日一直关注的成都中学生小林之死的事件终于有了回应——死于自杀。父母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自己学习成绩优异、性格开朗的孩子会死于自杀,试想哪个父母能接受这种天蹋地陷的毁灭性打击?但小林死于自杀有手机为证,手机里的小林茫然、消极、厌世。当然这样的悲剧事件近几年有增无减,还有和小林一样的学生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勇气居然来自他们加入的自杀群,这是怎样骇人听闻的消息?手机如隐性的杀手一样,狞笑着毁人家园,而没有了思考能力的人们丝毫不介意受手机别有用心的摆布,连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也丧失了,最终溺死在手机这条河里。
手机里的信息如沧海一般,无时无刻地不如汹涌的海涛前赴后继地向你拍来,你压根来不及品咂其中一条信息的内涵,下一条已接踵而止,就像没人能阻挡海浪翻滚而来一样,也没有人能阻挡这种粗暴地、硬性地信息塞入,人们只能被动地囫囵吞枣般地咽下,久之,置身于手机这条河,你只能若浮萍一般随波逐流,丧失了自主能力和自我意识。
时至今日,手机还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曾经颇受青睐的电视也被手机夺宠,人们漠然地将它打入冷宫。试想一下,你有多久没有与家人一起坐电视机前谈笑着看电视剧了?不会使用手机的幼童或许还迷恋着电视里的海绵宝宝,但他身边的大人一定会面无表情地快速刷着手机。各自上班一整天的夫妻回家后肯定有大多数也是各在一旁低头玩手机,迷恋着或者点赞着手机中的小视频或奇闻怪事。原本属于傍晚时家的温馨一不小心就这样被手机夺走了,好像温情的私语反而会浪费玩手机的大好时光一样。那曾经捧一本书在台灯下夜读的宁静如今也被躺床上盯着方寸屏幕一脑海世界的喧闹所代替。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城市里,人们的安全感好像更多来自手机,如若有一天你忘记了拿手机,那么这一天你一定心神不宁,魂不守舍,甚至闲暇时不知所措,好像你会错过世界末日的消息一般忐忑。手机就像一个美女阴谋家一样,让你遇到她的那一刻便舍弃不下,即使遭她绑架,即使放弃自我也心甘情愿。生命不休,这种爱恋不止,貌似营养过剩的精神世界实际上营养不良。
手机还喜欢动辄甩出几匹轻纱,给这个世界装饰出一副柔美朦胧的景象。每个人都一定点赞过唯美到极致的朋友圈,也转发过自己转瞬即忘的不知有无含金量的心灵鸡汤。每逢佳节,铺天盖地的美好、温情、安祥,生活在朋友圈里的人们要么温文尔雅,要么深情款款,要么知书达理,要么一身正气,要么努力奋进,要么潇洒豁达……仅凭这些屏幕中的完美模样就能使人为之动容,泪眼婆娑。离开朋友圈回归现实之后不难发现刚刚在朋友圈里高嚷着要努力奋斗的年轻小伙,整日在手机虚拟的世界里醉生梦死,努力扮演着手机的世界里的积极废人;那个在母亲节发了一大段祝福天下母亲的文案的深情的人可能恰巧连自己母亲的生日都不记得;一个攻于心计的人偏偏煲了一锅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的鸡汤。在手机虚假的世界里人们都深情地活着,手机不遗余力地替善于粉饰自己的人做了伪证,骗取耗所有空闲时间在手机里不愿意思索的人们的情感,人情隔了屏幕总是显得空洞还有几分冷。
其实每一个人的心海都盛满着足以点亮自己精神世界的灯油,只是很多人唯独缺了一根灯芯草,所以心海茫然,动荡不安。手机在某种程度上恰巧暂时填补了这种空虚,但如若你一直不去寻找能点燃自己内心灯油的那根灯芯草的话,你最终只能做了手机这条河里的水草,在急遽的漩涡里分不清东西南北,对于年轻人或者更年轻的中学生来说尤是如此。
何时才能让手机还原成一个单纯的通讯工具?何时才能让无辜的鲜活的生命不溺死在手机这条河里?何时才能有办法让很多人用投入手机中的大把时间来寻找属于自己的灯芯草?这是现代文明留给人类的一个最新值得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