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蒲扇的情怀
傍晚在给朋友送东西的路上偶遇一把被人遗失的蒲扇,心想如果等送完东西回来它还在,那我就一定把它捡回来,回来时还一路心心念念地,可惜,不在了。也许被主人寻回去了,也许被别人捡走了。
一把蒲扇的情怀蒲扇在城市里算是稀罕物了,可妈妈辈的人总能在某些我们注意不到的地方买到,我妈有一把,想起她跟我讲买它的经历也是好笑:寻了几年都没见着有卖的,有一天忽然在市场上看到,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买了再说,就算贵几块钱也不管了。她那神态,是透着激动和满足的。
对于妈妈辈的人来说,蒲扇是个宝贝,是夏天的必备品,是比风扇空调还好用的神器。对于我来说,蒲扇的风是带着曾经夏天的味道的,风里透着清凉、恬静、祥和与温馨,扇一扇风,那些年的夏夜便会浮现:竹床蒲扇西瓜,星星夏虫青蛙,还有爷爷的故事邻居的家常。
那时候的夏夜,能消去人一整天的疲惫。夕阳斜落,地热散尽,家家户户便把竹床搬到院中,椅子摆好,将放在井水里自然冷冻过的西瓜、香瓜、黄瓜等切好,只待邻居来,便可以泡好茶开始悠闲散漫的“夜生活”了。伴随蒲扇的一扇一拍,风来了,蚊子走了,躺在凉凉的竹床上,数着天上的星星,数着数着就不知道数到多少颗了,然后就停下来听听妈妈们的家常,左不过就是谁家地里的菜长得好啦,谁谁谁在外边赚了多少钱啦,或者田里的水又被谁拦走了,不用用心听,只是静静的躺着,无聊了就坐起来吃片瓜,或者拉着爷爷给讲故事听。而田里的蛙声和近处的虫鸣,就是这个场景里最自然的背景音乐,沉浸在故事里的人会自动忽略背景音乐,抽离出来的人会发现,蛙声真响啊,虫子似乎就在身边呢。
待到院子里的乘凉结束,蒲扇又跟着我们回到卧室,先帮我们把蚊帐里的蚊子赶尽,然后人手一把蒲扇,一边摇扇一边慢慢睡去,蒲扇也不知何时从手中脱落,等到第二天醒来,它可能在你床上的任何一个位置。
一把简单也没啥美感的蒲扇,伴随了我们整个的青少年,可能到后来那把蒲扇边缘上的包边布不知缝缝补补了多少回,把手也被磨得纤维一丝丝地露出来了,等到最后不知何时它就消失在某个夏天里,那些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也跟着一去不复返了。倒是妈妈,不论是出于节约、实用或者习惯,那用了一辈子的蒲扇,总是舍不得割舍,风扇开着,也总要用蒲扇扇几下,感觉没有蒲扇的夏天,就算再热也不那么像夏天。
蒲扇实际上是蒲葵扇,就是用蒲葵的叶子做的。在我记忆里,我家旁边就有一株蒲葵,不过没人用它做过扇子,都是买的,那时候蒲扇太容易获得,便宜实用,一到夏天几乎每个大点的小卖部都有得卖。其实大约在晋朝时期,人们就已经有了以这种蒲葵叶贮干压平的平民用扇子,宋朝时的济公不就用着一把破到不能再破的蒲扇嘛,在晋朝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的是白鹤羽毛做成的羽扇,“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我们这代的人也许过不了多少年就该遥想8090年代蒲扇汗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