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老树咖啡馆(1)回乡偶书
一、回乡偶书
在老家生我养我的地方,叫滨海,一个人坐在咖啡吧里。这里华侨比较多,一个小镇上开了两家欧味很浓的咖啡吧,环境装饰跟欧式蛮接近,最不一样的是当你进门时会有很大的烟味扑鼻而来,坐在那里要用手机麦克风塞住耳朵听自己喜欢的歌曲,或读故事或看新闻,这样才能真正品到咖啡的味道。乡音虽然亲切,但如过于大声会转变成噪音,就一点也不美了,少了对他人的尊重……
一条L形的廊台,围合着餐厅。自由敞开的门,既让内外贯通,八面来风,又可让过往行人,一窥里面的浮华世界。咖啡吧里,十二月的阳光落在茶色的玻璃上,反射出温暖的光。身着白色衬衫,黑色休闲装的邱振鑫在手机上划下以上文字,流泻下一时的感触。本来想要表达的内容很多,只是在欧洲呆了二十五年,有些思维习惯跟不上国内节奏,有些字因不常常用,一时写不出来。残存在脑海的方块字跟他躲猫猫,要使劲想才能找到对上号的汉字,如果用中文口述,他会表达得很好。不像他的儿子邱水,写十个汉字,错了五个,还有四个是缺胳膊少腿的,真正对的只有一个。还好邱水带出国时,已经有十来岁了,中文、方言都已掌握,不像孙子,土生土长在西班牙,搞得中文一句都不会。大孙女稍微好一点,会讲一点点中文,但是每当写中文,她就痛苦不堪,嘟着嘴:“爷爷,谁发明的中文哦,这么难画。”
在孙女眼中,一个“中国”的“国”字要先画边框,再画里面的三横一竖,而且要横平竖直,要求好高哦。她总画得歪歪扭扭,不成样子。好几次大孙女要放弃学中文,邱振鑫逼迫着她学。不仅如此,每年暑假,作为振鑫集团董事长的他,放下手头的所有工作,带着四个孙辈,拖着七、八只行李箱,千里迢迢回国寻根。从机场待机开始,邱振鑫就开始讲国内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一路嘴巴没停过。老大邱蓓蓓,老三邱蕾蕾同时抗议道:“爷爷,你的老黄历,我已经听了一百遍了。”
在西班牙出生,西班牙籍的大孙女邱蓓蓓经常问他:“爷爷,我到底算哪里人哦?”
邱蓓蓓长得很纤弱,戴着牙箍,这使得她说话很不自信,生怕别人看到她的牙箍。事实上,无论她怎样掩饰,她的牙箍还是暴露无疑。邱振鑫一点也没有觉得不好看,相反,他觉得这副牙箍天生长在邱蓓蓓嘴里似的,带点狡黠和俏皮,离了它,邱蓓蓓的特点就不明显了。
对于邱蓓蓓的问话,他通常不回答,把皮球踢还给了她:“你是哪里人,爷爷说了不算,你去问问你的同学。他们说你是哪里人就是哪里人。”
第二天,邱蓓蓓回来了,他问她:“你同学怎么说?”
“爷爷,同学都说我是亚洲人。因为我是黑眼睛黑头发。”邱蓓蓓情绪有些低落。
“是啊,国籍可以改变,你身上的黄皮肤,黑眼睛却是改变不了的,记住,你是中国人,是正宗的炎黄子孙。知道爷爷为什么喜欢唱龙的传人吗?龙是中国的象征,无论身在何方,永远都不要忘了自己的祖先,自己的祖国。爷爷暑假带你回国寻根去。”
邱蓓蓓的情绪有些低落。她倒不是不爱国,只是中国与她隔着距离,非常陌生。印象中都是跟不愉快的生活片段交织在一起,让人失了美好。
“中——国——人!”在马德里学校,黄头发、白皮肤的西班牙同学故意拖长声音叫她,她听出了嘲弄和鄙夷,不知怎的,整个人就缩下去了,顿觉矮了几分。她不知道自己的这份胆怯缘何而来。
“爷爷,中国穷吗?中国落后吗?中国的街道干净吗?”
这一系列的问题从邱蓓蓓的嘴里脱口而出。
“中国怎么样?爷爷说的是爷爷心中的中国,每个人心中的中国是不一样的。你要亲自去看看。”
西班牙国际机场上,乘务人员经常看到邱振鑫独自拖着七、八个行李箱,带着四个孩子,忙得满头大汗。管理这四个孩子可比管理几千人的员工累多了,可他乐此不彼。
整个假期,邱蓓蓓呆在温州寻根之旅夏令营里,剪纸,学书法,朗诵经典,寻访古迹……邱振鑫给了这所夏令营很大的赞助和支持,但是邱蓓蓓并不知道这些。邱振鑫不会告诉她,他不想孙女因为爷爷的赞助而在营友当中有优越感。
在邱蓓蓓眼中,国内的条件比国外差远了。她不知道,爷爷住着的江滨路400多平方米的豪宅,曾羡煞多少温州市民。他们一辈子的奋斗就是梦想着有这样一套在邱蓓蓓还看不上眼的房子。平日里,坐在阳台就能看见瓯江上的船只来来往往,江心岛在晨雾中隐隐约约,如仙境中的蓬莱,又像诗意的水墨画。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邱蓓蓓来说,什么诗之岛,只是一片混沌的黄水而已,毫无美感。邱蓓蓓第一次打长途越洋电话向妈妈诉苦:妈妈,温州,简直是个难民营哦,空气潮湿闷热,一出汗粘粘糊糊的,浑身不舒服。妈妈,我好想回家哦。
对于邱蓓蓓的抱怨,邱振鑫听不下去了。
邱蓓蓓,凡成大事者,必先学会吃苦精神。这点苦都吃不了,你还是炎黄子孙吗?还是温州人的后代吗?
爷爷,你又翻老皇历了哦!邱蓓蓓赶紧躲到了自己的房间,关起门和国外的同学视频聊天。
邱蓓蓓入住夏令营后,邱振鑫基本不过问她的生活。直到闭营汇报演出时,邱振鑫才去探班。
一个月的历练,邱蓓蓓黑了,瘦了,更精神了。
她见到邱振鑫,扑上去:爷爷,我学到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有木活字印刷术,有中国歇后语,知道了不少中国故事。这一个月学的中文比我在西班牙一年学的还多。我能感受到同胞的爱了,我能感受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了!
她的嘴唇上下翻动,金色的牙箍闪闪发光。
寻根之旅夏令营负责老师握住邱振鑫的手,有点激动:邱先生,您的家教真好,您的孙女在这里没有一点特权。
邱振鑫颔首寒暄。突然,灯光暗了下来,学员们汇报演出开始了。邱振鑫坐直了身体。
邱蓓蓓身穿黄色印有“中国寻根之旅”的营服,扎着马尾辫,略施粉黛,笔直地站在台上主持,如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良好的修养与平和的气质却掩盖不住,感染着现场的观众。她一颦一笑,尽显大家闺秀的风范。邱蓓蓓既是主持人,又是演员,在台上忙得不亦说乎。
灯光暗,音乐起。
点脚雷盘,盘到南山……童谣把邱振鑫的思绪拉到了久远的年代。
台上的孩子懵里懵懂,尽显天真可爱;台下的邱振鑫感慨万千:孩子,只有你到我这般年岁才会理解什么是乡愁。
原以为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游戏机的童年,注定是一段乏善可陈的灰白记忆,随时光的流逝删节掩埋,却不知古老的童谣里掌握着通向年轻时代的密码,以正确的方式打开,抚顺邱振鑫鬓霜的发丝。这一刻他柔情似水,内心的热流左冲右撞……
邱蓓蓓唱完童谣,亲昵地跑到爷爷身边撒娇。
“丫头长大啦!表现不错哦。”
邱振鑫在心中一连说了无数个“好”,但脸上一点也不表露,几十年的修炼让他喜怒不形于色,情绪掩藏得很好。
汇报演出结束,邱蓓蓓走出校门,无限留恋地回望学校。直到邱振鑫叫她,她才回过神来。她打开车门,钻进别克商务车中。
邱振鑫掩藏起心中的自豪和骄傲,淡淡地说:“邱蓓蓓,这次夏令营,爷爷觉得你成长了,不再是那个霸道的邱蓓蓓了。以前,你对弟弟妹妹说话都是命令式的,很少平等沟通。现在你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成熟了。你要永远记住,高调做人,虽可人前风光,但不如低调为人,踏实生活,赢得尊重。”
邱蓓蓓脸一红,“爷爷,我以前做错了哦。”
想着邱蓓蓓的成长,邱振鑫无限感慨。儿子的教育来不及参与,孙辈的教育,他比管理振鑫集团还上心。他要把对儿子缺失的爱弥补到孙辈身上,难怪古语说“隔代亲”。
邱振鑫品了一口不加糖的拿铁咖啡,思绪从遥远的地方收回来。没有人知道他内心复杂的滋味。他在最美的年华背井离乡,远渡重洋。离开时,一头青葱的黑发是年轻的标志。此刻却两鬓稀疏,半生年华转眼飞逝,真是应了那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无论愿意不愿意,时光不会为谁停留。
他点开微信,太太黄小梅的朋友圈有了更新,一张风景照配上一段富有哲理的文字映入眼帘: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完美无缺的选择。你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拥有硕果和繁花。不可能所有的好处都是你的。你要学会权衡利弊,学会放弃一些什么,然后才有可能得到些什么。你要学会接受命运的残缺和悲哀,然后心平气和。因为,这就是人生。
邱振鑫给太太点了个赞。这段话像是黄小梅的自言自语,又像是黄小梅特意写给邱振鑫看的。他很庆幸娶了这个女人,才有了他今天的繁华生活。他是个野心勃勃的人,在商场肆意驰骋、不断扩张,如果没有黄小梅在背后拉住缰绳,只怕他这匹野马是攻一座城丢一座城,是黄小梅给了他及时的支援和点醒,才使他不致马失前蹄。多年的南征北战,商海博弈,黄小梅练就了敏锐的商业触觉,她擅长投资理财。如果手头有三块钱,她必然拿出一块存银行,一块用来周转,一块另作投资。她把安危一起通盘考虑,理性克制。而邱振鑫通常孤注一掷,把三块钱都拿来搏击商海。
邱振鑫和黄小梅在一起久了,两个人的性格逐渐互补。爱得多的那个脾气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迁就;被爱的那个则越来越霸道。活了大半生,邱振鑫渐渐知道了,对自己好的人,会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少;他放下底线迎合纵容黄小梅。不是天生好脾气,只是怕失去她,才宁愿把她宠上天。
他对黄小梅的好是失了分寸的,可是他愿意。因为当初是他好不容易才追到她的,她像一块稀世珍宝,焉能不珍惜。只要他愿意,别人是没资格说什么的。黄小梅开车很快,而西班牙多坡地,邱振鑫担心黄小梅出事,坐在副驾驶室里,往往大气也不敢出,伸出右手在黄小梅前方一顿一顿,如踩刹车,意思是“慢慢来”。他不敢出声怕影响到黄小梅开车的情绪。而黄小梅呢,不知余光真的没注意到,还是故意视而不见?依然把车开得飞快。爱一个人爱得没有了脾气,就是邱振鑫了。
这种宠溺事情还不止这一件。
黄小梅到东莞厂里视察,一女员工负责出货。黄小梅熟悉进出口事务,提醒女员工说:“你这个单不应该这样做,要那样做。”这女工偏偏不会转弯,性格执拗得很,毫不客气顶撞黄小梅:“你是出货员还是我是出货员?”
邱振鑫站在边上怔了一下:好家伙,连我都不敢用这种语气对黄小梅说这种话,这丫头吃错药了?他隐忍着不快的情绪,不做任何评价,暗想:你觉得黄小梅工作有问题,随便敷衍一下她就好,何必跟她较真呢?反正黄小梅在东莞住的时间也不是太长。
为了保全黄小梅的颜面和权威,邱振鑫辞退了这名女工。他知道女工没什么大错,哪怕她顶撞的是董事长邱振鑫自己,他也不会开除她。偏偏她得罪的是他的太太,他只好忍痛割爱将她辞退。
女工临走的时候,出于泄愤心理把电脑里的出货单和一些资料全部毁坏。她的此举减轻了邱振鑫的内疚,本来他觉得为了黄小梅开除了没有做错事的女工,有点过意不去。如今可好,对她的亏欠荡然无存。他想:让她离开是对的。心胸狭窄、打击报复的人留着终究危险!
爱太太爱到如此程度,只因为邱振鑫觉得没有黄小梅就没有他的今天,做人不能忘本。是这个女人成就了他今天的辉煌。在西班牙的寓所里,黄小梅虔诚地供奉着菩萨,而邱振鑫供奉着黄小梅,待他如福星爱护有加。
不过,还有一个女人比黄小梅厉害,得罪了她,连黄小梅这样的福星都可能被邱振鑫从生命中开除,他就是邱振鑫的母亲阿花。
尽管有黄小梅这样的智慧女人把关,然而商海瞬息变化,沉浮一念之间,邱振鑫还是不小心落入陷阱。上海的房地产项目(民达大厦)就像身上的盲肠,虽没有用处,却在每个午夜,不时跳出来痛他一把,而他想割,割不掉。
躁动的世界加快了生活的节奏,没人会在意别人的生活。老树咖啡馆里人来人往,谁也没注意这位衣装普通、气质不凡的老人竟是名列中国富豪榜的亿万富翁。虽然邱振鑫是滨海走出的一个大富翁,但是他行事低调,除了老一辈人,能认出他的人寥寥无几。况且老一辈过世的过世,离乡的离乡,加上他每次回国匆匆,呆不了几天,小镇上能认识他的人所剩不多矣。
邱振鑫放下咖啡,目视远方。咖啡的烟雾氤氲而开。来来往往的行人隐在烟雾中,看不真切。
他走出了老树咖啡馆,沿着塘河散步。
前面红绿灯处就是以他个人名字命名的“邱振鑫报恩公园”。青翠的树木丛中,一条景观带沿着塘河逶迤远去,白柱子搭成的回廊掩在葳蕤绿意中,尽头处是警察主题公园。在警察文化公园里,可以看到三组警察雕像,分别是一座正在阅读的警察雕塑、一组讲述《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块钱》的雕塑和一组警察扶老人过马路的雕塑。公园两旁的路灯上,全部是展现警察形象。傍晚,灯箱伴随路灯一起点亮,既扮靓了街道,也给村民提供了健康的休闲场所。这个公园是他出资建造的。
原本,滨海派出所前面的河流两岸杂草丛生,一到夏天更是蚊蝇肆虐。2012年上半年,邱振鑫想为家乡百姓做点好事,并提出想将此地改建成沿河公园,供家乡群众休闲锻炼,他的想法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当时邱振鑫刚好想为公园的建设选个主题,滨海派出所领导得知后积极与其沟通,建议以警察文化为主题进行建设,得到了邱振鑫的认可。于是,浙江省首个警察文化主题公园便因此诞生了。
在滨海,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共场所还有很多,如滨海派出所的邱振鑫宿舍,滨海中学的邱振鑫图书馆,滨海寺前的大路……他早已记不清到底捐了多少钱给滨海?
每一个海外华侨都爱国爱家,这种感情很多时候只能埋在心里,能给家乡建设出点力是个很好的契机。如今,赚钱已经不是邱振鑫人生的惟一目标,他把精力用在了报效家乡上。
他在公园的尽头站住,刚回转身,见一个年轻的妈妈推着婴儿车走来,他很自然的弯腰把婴儿车端下台阶。年轻的妈妈许是第一次受到这样的绅士礼遇,惊讶地不断道谢。他淡然一笑,在欧洲,这是最基本的礼节,几十年的生活熏陶,早已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他朝年轻妈妈摆摆手,转身向远处走去。
不知不觉间,他停在了滨海中学的门口。他对有知识的人有种说不出的亲近愿望,也许,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缺憾,疯狂年代,多少人蹉跎岁月,把最好的学习时间给耽搁了。因此当他有能力为社会做点事时,他觉得教育是最好的慈善。
透过学校大门,以他名字命名的邱振鑫图书馆分列学校中轴线两边。他依稀记得,当时他把投资从国外延伸到广州,滨海中学的校长来到广州找他,希望他能出资帮助学校建一个图书馆,给家乡孩子一个知识殿堂。只要乡亲开口,他二话不说,在企业资金尚紧张的情况下,让小周转拨出去一百万款项。图书馆后期建设,邱振鑫还资助过几次。如今两座图书馆大楼矗立在校门口,像一座醒目的文化地标。
邱振鑫看得出神,正想继续往里走,保安拦住了他:“先生,你不能往里走!”
他停住了脚步,张了张嘴,似乎寻找一个更合适的方式介绍自己。不等他开口,助手小周抢先一步介绍道:“你好!这位是邱振鑫先生,就是这座图书馆的捐助者,想来贵校参观一下。”
“这——”保安犹疑着,再次上下打量着这位衣着平常,其貌不扬的老者,他不像有钱人,但眉宇间透出一股贵气。他方音好像滨海土著,可举止又不像一般村民。
保安举着对讲机左右为难。
小周看出了保安的犹疑,脱口而出:“校长在吗——”
邱振鑫用眼神制止住了小周,那意思是人家校长在工作,不要打扰他。
但是还是迟了,保安已经把这一切报告给了校长。校长闻讯出来,慌忙握住了邱振鑫的手:“邱先生,贵客到哇,快,快里边请。”
校长热情地请邱振鑫进了图书馆。
图书管理员奉上热气腾腾的乌牛早茶。
不一会儿,附近小学的校长闻讯也赶来了。邱振鑫的周围聚集了一群老师,目光殷切,一脸恭敬。校长请他讲几句。对于教育,邱振鑫并不陌生,他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要不然怎么会抽出资金和精力在西班牙马德里办了两所规模不小的华商中文学校呢?他把几年来带孩子回国寻根的感受讲给众人听。滨海多华侨,许多人如他那般,早年飘洋过海打拼,在国外生根发芽,繁衍后代。如今许多侨商二代或三代正逐渐远离中华传统文化,直至完全西化不知道根在哪里?他担心老一辈如若有一天入土为安,这些生在国外、长在国外的孩子能否找到自己的血脉根源。他希望滨海能率先开办侨商子女寻根夏令营,开启寻根之旅。
这样的例子不是危言耸听,助手小周的同学阿平在海外打拼,儿子出生在意大利,讲着一口流利的意大利语和英语,唯有中文半生不熟。每逢假期,阿平好说歹说带孩子上中文学校学习,这孩子不是逃学就是上课睡大觉,学中文如同听天书,云里雾里不知所云。阿平没有办法,放出狠话:“如果再不好好学中文,把你送到中国去,看你怎么办?”孩子一听老妈发威要把他送回国内,果然收敛许多。部分华侨子女惧怕中国文字如洪水猛兽。
浙江教育政策其实是向华侨子女倾斜的,如中考,华侨子女可以获得4分的加分政策,这是相当优惠的,旨在鼓励华侨子女回乡就读,学习传统文化。
邱振鑫侃侃而谈,虽只是随便聊聊,他一开口就刹不住车,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两个小时。他的话,总是让人熨贴和舒心。哪怕你并没有注意他的眼神,你的身体,也能够感受话里的力量和温暖。爱国发自心底,只有去国他乡的游子才真切感受,祖国就是生养的根。一位六十岁老人的激情,经过生活的磨砺、岁月的沉淀,变得更加丰厚坚实。这种激情通过他的一句话、一个手势肆意挥洒,并感染着周围的人。
……
“董事长,一起吃个饭吧。”校长提议。
“老兄好意心领了,只是今日我还有要事处理,先告辞了。”邱振鑫站起身子,和众人一一握过手。
“那么请董事长和大家合个影吧。”校长提议。
“没问题,大家一起来。”李如龙颔首笑道,亲切地招呼大家一起来。
众人站在“邱振鑫图书馆”前,学校领导分列邱振鑫左右。校长掏出手机,递给保安:“小张,帮我们拍张照。”
唤作小张的保安早已惊呆,他在这门口站了两年多,迎来送往的领导也见过不少,何时见过附近学校的中小学校长赶来簇拥着这位差点被自己赶出校门的大人物,忙不迭的“咔擦咔擦”按快门。
邱振鑫谢绝了宴请,走出校园,激情还在胸中回荡。
对于乡情乡音,只有离开生养的地方,才会有刻骨的思念。梦里重逢多少次的故乡,当真正切切实实地踏上土地时,他却沉默了。此刻他闭上眼睛,闻闻花香,听听鸟鸣,静静回味生命最原始的状态时,那些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渐渐离他而去……他贪婪地吮吸着塘河的空气。在他的行程安排中,只在滨海呆一天,第二天就要飞吉林处理一个新投资开发的楼盘项目,因此倍加珍惜这个午后的行程。
邱振鑫的双眼像一架摄像机,精准地录下家乡的山山水水。和记忆中影像重叠在一起,很多东西随时间淹没在岁月的风尘中,他不时地用手机拍下路边的景物。也许下一次来,这些再也看不见了,只能在照片中寻找往日的踪迹。眼前多枯枝败叶,断壁残垣……与西班牙的干净整洁,红墙穹顶形成强烈的反差。他没有掩面而去。于他,这些景致,没有在最美的时间里相遇,并不意味着美不曾存在。就像植物的拔节、吐穗、扬花、结实、败落一样,只是他恰好经过了某个令人不堪的阶段而已。当遇见枯萎时,想象一下与失之交臂的繁华吧——物如此,人亦然。
助手小周跟在他身边,默默无言。她知道先生在想些什么。小周家三代和邱振鑫都有交情,祖父和母亲都是邱振鑫曾经的工友,而她自己则是邱振鑫国内业务的得力助手,二十三岁时,她从普通员工做起,凭着自己的努力和能力一步步走上主管之位,邱振鑫把东莞大型企业交给了她。年纪轻轻就掌管着八百多工人的命运,何等风光。邱振鑫和小周早已超越上下级的情感,他当她是女儿一般看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认为他的企业不应只生产利润,他更希望每一个进厂的员工能被企业培养成独当一面的人才,他们的未来应该有更好的施展舞台。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不是一个好运动员,但我是一个好教练”。他希望他的员工能以在振鑫集团工作为自豪!
邱振鑫在一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建筑物前停住了脚步。门口身形剽悍的大狗朝着他狂吠,也许他的低调衬托了狗的嚣张。看门狗见狂吠吓不退这位平和沉稳的老人,越发猖狂,张牙舞爪,腾空而起猛扑过来。不过,它的嚣张没能得逞,拴在脖子上的链条把它拉回去。它疼得“汪汪汪”狂吠,似乎把这一切都归罪于邱振鑫。
邱振鑫动了恻隐之心,绕过看门狗,从侧门进了这间还在生产的旧车间。正在冲零件的工人诧异地看着邱振鑫,尽管他什么话都还未说,工人却感受到眉宇之间的威严。
“你好,我可以进来看看吗?”邱振鑫问。
工人点点头,算是默许,接着埋头干自己手中的活。
这是他曾经撒过青春汗水的排灌站旧址。他的屈辱,他的荣光都曾在这里上演。
邱振鑫避开地上散落的零部件,穿过前堂走到后间。房子已经破旧不堪,部分屋椽断裂,阳光从碎瓦片中钻进来,空气中的扬尘随着阳光舞蹈,颇似一条时光隧道,邱振鑫的目光被吸进了时光隧道中,不停地旋转——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