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上组内课的任务

2023-11-24  本文已影响0人  追光行动

这星期终于上完了组内课。

上完后,既是我班家长,又是我校的一位领导发信息给我了高度的评价,我回复:相比上学期的那堂课,这节课上完后,我自己感觉也上得好一些。

没有完全被教案牵着走,注意力在学生身上。心中既要有教案,也要无教案。教案里哪句话没说,不要在意这个。我会去留意给学生默读思考的时间够不够,留意哪些问题有些学生回答不上来,哪些问题对有些学生来说太难了,关注到有一名学生在打瞌睡,读课文时,注意到有一名孩子带着微笑在读课文……

这种注意力的聚焦点是正确的,以往很多时候不是这样的,我会在意自己的表现是不是很好,那真的是表演过分了,或者看到后排听课的老师、家长咋那么多。

一堂课中,学生是主角,是内行的观课者,他们更多的也是在观察学生一堂课中的表现。

这堂课我叫了至少三分之二的学生回答问题,而不仅仅是少数同学的高光时刻。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课堂中,听到他们的发言,应是每一堂课课要追求的目标。

这堂课能较好地驾驭,是我清楚每个环节为什么这样设计,而不是那样设计,这堂课要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我是心里有数的。

当然来到新单位,面对家长,换一个大教室上课,我已经是第二次了。上学期是教学生涯中头一回面对家长上课,这些家长里面有大学老师,还有单位上班的知识分子,给我造成了一些压力。熟悉场地也是蛮重要的,对一个新的环境感到陌生,就会造成自己的紧张感。增加自己的经历很重要,挑战过面对上百位听课老师上课后,再来几十位老师听课,就不会害怕了。

也不能欺骗自己,我是选了一篇短短的文言文来上,流程都一样,内容、过程都简单,我就更好把控一些。

我还没有挑战过上作文、古诗的公开课,这仅仅是组内课,来到新学校后,我没有机会,没有资格向全校或者其他学校老师展示我的教学功底,不过后面想上,应该有的是机会,为评职称,我还要再去上参赛课。

为什么鼓励大家都要走到台前去展示自己,因为迫于压力,自己就会去好好准备,在众人面前一次的展示,让自己有了进步和成长。所以越是规格大,观众多的比赛,越要往前冲。

学校建了一个群,让薄弱老师每天在群里说课打卡。这些老师每天持续说课打卡动作,一定会进步很快,甚至是超越一些公开课费心费力准备,平常课稀里糊涂应付的老教师。

医生拿手术刀站稳手术台,教师用课堂教学站稳讲台,任何课型,任何时候,都能淡定从容应对,而又有课堂实效,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的从业面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