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EventBus粘性事件实现机制探究

2022-05-31  本文已影响0人  _Jun

Android EventBus粘性事件实现机制探究

众所周知,eventbus是支持粘性事件的,即可以先发送粘性事件,然后再注册,代码如下:粘性事件观察者@subscribe(threadmode = threadmode.main, sticky =

众所周知,eventbus是支持粘性事件的,即可以先发送粘性事件,然后再注册,代码如下:

@subscribe(threadmode = threadmode.main, sticky = true)
fun registereventbus(o: any) {    
}
eventbus.getdefault().poststicky(any())
eventbus.getdefault().register(this)

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下eventbus的粘性事件是如何实现的。

poststicky()内部机制

可以看到这个属性是一个map集合,其中key为事件类型的class对象,value为对应的事件类型。

poststicky()小结

上面这么多代码逻辑,其实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将这个粘性事件添加到了stickyevents这个集合中。之后的逻辑虽多,但和粘性事件没啥关系。

register内部机制

查找当前类通过@subscribe注册的所有事件订阅方法,并返回一个list<subscribermethod>集合,其中subscribermethod就是对每个注册的订阅方法和当前注册类的封装

从上面可以看到,最终是通过反射来实现的订阅了粘性事件方法的执行。

register小结

该方法最终会判断当前是否存在注册eventbus前发送的粘性事件,且当前注册类中存在订阅该事件类型的方法,然后立即执行。

总结

以上就是eventbus粘性事件的内部实现机制,总体来说不算复杂,大家看着文章跟着源码一步步分析应该就很容易理解这部分实现逻辑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