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竞争力训练营

2018-08-02:精读还是泛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018-08-02  本文已影响12人  花落怦然

最近两个月都在做“如何快速高效阅读一本书”的主题阅读,已经读过了《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高效能阅读》等,对阅读的认知思维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今天听了赵老师的课,对于如何有效阅读,也是感触很深,同时有几个点值得我思考:

一、读书追求的是数量还是质量

在思考读书的意义或者作用之前,我读书都属于“乐读”,纯粹为了愉悦自己,小说、传记、历史、人文等,自己喜欢的,就去读;能接触到的别人推荐的,也去读,一年下来基本七八十本书是很容易的事情。

后来开始涉及到书评这个概念,并且开始在豆瓣做一条潜水的鱼,开始试着写一写书评,开始很严肃地正视读书这件事,开始做主题阅读。

今天听了赵老师的课,提到读书的质量应该比数量重要,这对我触动很大,确实,做任何事情都不应该只是追求数量,更应该讲究读书的质量,这才是对我自己的阅读负责,也才是对自己付出的时间的负责。

二、精读还是泛读,要因人而异

在我整个自娱自乐的阅读过程中,都可以说是在泛读,真正被我精读的书并不太多。所以今天听到赵老师说要读书还是应该要精读的时候,感触很深。

但是如果对一个每年只会读几本书的人来说,还是应该把泛读放在前面吧?毕竟见多才能识广,多看一些书后才知道哪些书值得去精读,哪些书值得跳读或者泛读。

对每年看书数量较多的人来说,还是应该进行主题阅读和精读,这样才会让读书变得更有用,也更能够较好地体会到阅读的意义。

三、如何读一本厚书

对于很多人而言,读书就是一字不落地读完,否则就会觉得很不安,也会觉得愧疚,甚至会觉得好像这本书完全陌生。其实不管是读书还是做事,二八法则都适用。只要掌握了一本书的20%的信息,那么就是很大的收获。老舍不也就说过:“读书是为了获得灵感,所以没有必要一字不落地读完。”

这也适合给跳读的人做心理建设,呵呵……

人脑是很有趣的组织,天生对简单的东西有亲切感,所以对一本厚厚的大部头的书会在看到的第一时间感到厌烦。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检视阅读法来帮助我们快速地阅读一本大部头的厚书。

检视阅读法详细的可以参考《如果阅读一本书》,简单来说就是用快速浏览书的四大板块,包括:封面、目录、序和结尾(尾声、跋)。

看封面主要可以看哪些内容呢?

看封面上的这本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内页的推荐语、作者简介等,让你可以很快速地得出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目录是一本书的脉络,揭示了全书的逻辑和大概内容;序则是整本书的精华所在,是作者要在第一时间抓人眼球的,所以会提供不少信息;结尾或者说尾声或者跋,则是对整本书的思路做总结,或者升华主题,这样就可以较为全面快速地掌握一本书。

赵老师给出的这个检视阅读的时间是15分钟,我之前也实践过先看这四大板块,但是感觉时间用得会更长一点,而且会担心错过了重要的信息。所以加强刻意练习才是正道啊!

四、如何做到学以致用

读书就是为了帮助我们改变日常生活,所以读书不能只是读,而不去思考如何使用。

赵老师在最后一部分讲了如何把大量的阅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简单来说是三个部分:知识重述+扩展思考+自我应有!

所谓知识重述就是指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学到的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扩展思考则是指联系过往的经验,与刚学到的知识点进行关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而最后一步则是思考这个知识点能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在未来的生活中有什么用。

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的改变现状,只有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现实生活中,才能算是真正的学到了知识。

昨天的课给我感触很多,我也会把这些的知识放到生活中去,去实践,去使用,去指导自己的阅读和生活,发现更好的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