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的些许思考...
此刻正坐在成都回西安的列车上,窗外的一切都是一闪而过,而我也思绪万千。这次短暂的旅行让我得以又一次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来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职业......
说来也快,转眼就毕业两年了。如果说第一份工作是一个无知少年的一次创业尝试,那么第二份工作就应该是吸取经验后的他职业生涯的一个新起点。毕竟,25岁对于绝大多数男孩来说都是迈向独立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
去年五一后来到西安,几周后就开始了这份新的工作,到今天马上就一年了。对于一个未毕业就“改行”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而言,可供选择的好机会并不多,从销售做起便顺其自然地成了我的选择。
六月的西安如蒸笼一般,我一边适应这里的气候,一边熟悉新的工作。“简单、听话、照做”是师傅教给我的第一句话,但对于我来说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怎么能缺少“自我创造”的元素呢?两个月后事实证明我的“自我创造”并没有在业绩上给我带来多少帮助,起码在当时看来是这样的。于是便开始了彻底的“复制”模式。
公司为每一位入职的新人都已经准备好了一套“标准话术”,领导、师傅、身边的老同事也会不止一次地告诉你“乖乖地”读话术就可以有不错的业绩,你根本不需要创造,甚至不需要思考。的确,这样“速成式”的简单复制很有效果,入职的第三个月就做出了相对杰出的业绩......
然而,快一年了,工作的内容和当初几乎还是一样的,每个月初领导还是会一遍又一遍地宣导:“乖乖地”读话术,就会有不错的业绩,自然也会有不错的收入。单一的产品、既定的话术、不提倡创新......几千人数年如一日地如同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一样简单且重复地运行着。每个人都期待着“中奖”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确,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每月也会碰上一两次好运气,也能拿到略高于西安平均工资的收入。而对于管理者而言,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坚守着“大数法则”的同时通过做好“行为管理”不断提升“中奖”的概率即可。
就我个人的观察,对于这份工作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工作的结果并不与工作的年限成线性正增长,换言之就是没有明显的累积效应。那么,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恐怕是比当下收入更加重要的自我增值吧?对于这一点我是笃信的,得益于吴军老师和笑来老师的指导。
举一个身边的例子:D是七年前来到这家公司的,当时的他刚从一所没有多少人听说过的大专院校毕业。他一步步往上爬,七年过去,如今D已经是这家公司一位年薪百万的部门经理了。和D几乎同时进公司的还有W———一位部门的同事,被刚来公司不久的我们戏称为“活化石”。而与D不同的是,W依然是一位“忠实”的普通职员,每月的收入很不稳定,有时甚至不足以支撑房贷和家庭的开销,工作的热情早已被岁月消磨殆尽......
同一个公司,同一个部门,几乎同样长的司龄,是什么让两人在事业的成就上有如此大的差距呢?或许答案也很简单:俩人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职业轨道!
尽管在一开始的时候两种轨道并没有明显的差别,甚至D所选择的轨道更为辛苦。但随着时间的累积,两者的差别开始显现,并且越来越明显,直到有一天完全不在同一个“量级”上!
如果用比较形象的图像来描述,我想W的收入曲线应该大致是这样的:
W(心电图式曲线)而D大致是这样的:
D(复利增长曲线)一个是时间的朋友,随着时间的累积,管理的能力不断提升,为他打工的人也越来越多,于是收入曲线在跨过“成本线”之后便扬长而去;一个是时间的敌人,选择几乎没有累积效果的工作并且单兵作战,在与时间做着无休止的斗争。然而作为一个凡人,如何斗得过时间呢?
开始想明白这个问题是在去年的年底,于是今年年初我就开始尝试给自己切换轨道。如今三四个月过去了,虽然步履维艰,但还是在保证业绩维持在团队前5%的情况下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这主要得益于有幸遇到了一位好领导。
“轨道转变”主要有两个核心:一是带团队的能力,也可以说管理水平吧!二是团队的规模,也就是人力的增长。相对于后者而言,我认为前者更为重要,它是一个团队的核心软实力,决定着后者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同样幸运的是从今年年初开始,领导就给了我这样的机会,让我带领着全团队最大的小组,其中不乏比我司龄长很多的同事。相比于学校期间单纯以学习成长为目的的团队管理,职场的管理要复杂得多。几个月的时间,自己遇到过很多的困难,也犯过很多的错误,领导都是以极其包容的态度帮助我从中学习、提升。如今我在团队的管理上取得了很多进步,但还有一些非常核心的能力尚未掌握,也是接下来的重点提升方向。
如果再将视角提升一个高度来思考,“转换轨道”对于我来说还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呢?
一、收入的提升和稳定。尽管当下自己的业绩做得还不错,相对来说收入还算可以,但与领导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是“轨道”性质所决定的)。此外,凡是以业绩提成为主要收入的人都难以逃脱收入“波澜起伏”的厄运,除非通过切换“轨道”来无限降低波动,除此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有效的手段来彻底将其消除。尽管不确定中蕴藏着更多的机遇,但作为灵长类动物的人类从潜意识中还是排斥不确定性的,并且这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二、成长方向的一次“校正”。如果用一句形象的话来描述这个“校正”,我想应该是从“为别人打工”到“让别人为自己打工”的一个转变,这也是我对管理最浅显的认识。上大学期间就很喜欢“管人”,但凡自己参与的活动总想做个“领头羊”,长此以往便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或许这点也被领导发现了。这次“轨道转换”成功后,很可能也就迈上了那条“复利成长”曲线,对于我的职业生涯来说也算是一次意义重大的突破!
三、打开了更多人生的可能性。前段时间有一句很有意思话: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虽然略带调侃,但却也是句实话。每个人都有一些梦想,或者心愿,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去支持。因为暂时的经济限制,这些梦想和心愿不得不暂且搁浅。在职MBA算是我的一个近期心愿,相信通过这次“轨道转型”就会越来越近!
职业只是一艘船,它的使命是承载我们的幸福,而船长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