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这样真的好吗 ?
“你看看你同学,又考了100分! 你怎么就不知道努力?”
“看看邻居的多懂事啊!你怎么这么不省心?”
“看看人家演讲的多好,多才多艺。你怎么不学学?”
……
家长总是有意无意的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希望孩子看到差距,能迎头赶上,最好比别人更优秀。
大人这种望子成龙的心理可以理解, 孩子又真的会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吗?
未必。总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长期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会自卑。
又会觉得父母喜欢别人家的孩子,不爱自己, 自己太差劲,不配得到父母的爱。
即使努力了,进步了,父母又拿更优秀的孩子来比较,总也得不到父母的肯定,敏感多疑。
同时怨恨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优秀, 心胸狭窄, 偏执嫉妒。
我记得小时候, 比姐姐小两岁的我跟姐姐长得一样高了,父母和亲戚总是拿我俩的身高来说事:“ 你看妹妹都长得比你高了 , 你还不知道怕羞,以后不要挑食的好。”
被人夸,我当然有点小高兴, 但我看见姐姐面黑着脸,一言不发的转身就走了。她不跟我说话也不跟我玩了, 上学去学校也不跟我走在一起了。
表姐与我同岁,炒的菜很好吃,比我会炒菜。 外婆来我家吃饭,我炒了菜,外婆常说 我炒的菜没有表姐的好吃。
有天我忍不住,心直口快怒怼:“ 她炒的好吃,你上她家吃饭去啊! 何必来我家吃呢?”
那时我12岁, 事后被妈妈结结实实打了一顿。 之后家里有客人来了,我再也不炒菜了,至今也炒不出一桌好菜, 也不想再学炒菜。
前两天浏览网页, 看到一则消息, 名字不记得了。 一个总是在班上考第二名的中学生把第一名杀害了。
就因为他的妈妈总是不满意他考第二名,每次都要拿第一名来比较,他在心里怨恨第一名, 心里想着,让我两分,考个一次第一名也好啊!
第一名偏偏不让。 他最后产生了邪恶的念头,把第一名杀了,我不就是第一名了吗?
嫉妒,让他竟然变成了魔鬼。
荷兰心理学家罗伊.马丁纳的《改变,从心开始》中说:快乐有三个层次:竞争式的快乐,条件式的快乐, 和无条件的快乐。
所谓竞争式的快乐,就是一定要比别人强,这样才快乐,否则就一直痛苦。
总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是让自己的孩子去跟别人竞争, 这样毫无快乐可言。
竞争似的快乐,会让人时时感觉身处在地狱之中。 因为总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就算自己努力赶上了,比别人强了,但总有人比我们厉害, 总是处在盲目攀比的痛苦中。
总以比别人强为目标,我们会失去对生活,对学习本身的乐趣,迷失自己。
千万不要再拿别人家的孩子来盲目比较了。
孩子对世界有着天然的好奇心, 如果孩子能够热情的专注的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会体验到生命的乐趣,找到自我,活出不一样的自己,生命才有意义,才不虚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