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很难跟你解释:为什么薛蟠抢到香菱后还要打她
1.
那是仲夏的一天,你——一个十五岁的孩子,放下手中的初三语文书,问我:“为什么薛蟠抢到香菱后还要打她?”
我知道,你对香菱这个姑娘的好奇,全部来源于语文书里的一篇《香菱学诗》。其实,《红楼梦》里的好文章岂止上千,随笔截取一段“黛玉葬花”也要比“香菱学诗”有看头。再说,香菱——一个金陵十二副册里的姑娘,她的人生,除了一个大写的“苦”字,又有何值得说道呢。香菱若是晚些年出世,必是白毛女无疑。
她的老父甄士隐也曾是一方殷实人家,读得诗书,悟得了大道,只是这“识人”的眼光,难免差些——一个贾雨村,一个霍起。前者是恩将仇报(葫芦僧乱判葫芦案里,若是贾雨村有一点恻隐之心与良知,那英莲也就不必堕入香菱的命运了。)后者,则直接将英莲推向了“有命无运”之路……
薄命司上的人,苍天饶过谁——英莲的命运果然如疯和尚唱的那般。只是当时,已惘然。
想那甄士隐当年,对孩儿何尝不是千般宠来万般爱呢——哎!到头来,还不是心事终虚化。
英莲,终究还是堕入了香菱的命运道。
命运早已谱写,何曾由你分说。
2.
英莲一生的不幸,大概是祸起于那个五岁时候的元宵节。她被拐子拐走后,不但远离了亲生父母,还丢了之前的全部记忆。从此,她成了一个“没有过去的人”。没有父母,没有兄弟,没有姐妹,没有财产,人贩子,切断了她与过去的全部联系。让她,一个五岁的女孩,成了“天涯孤独客”。
遇上冯渊,这个苦命的女孩,有了转运的机会。但呆霸王薛蟠的强行介入,让英莲的命运真正“应怜”。
这个薛家大公子,从小就无法无天惯了,看中了英莲的美貌,就打死了冯渊,抢了英莲进京去了……
当时,他的大妹妹薛宝钗要进京应征公主侍读。算来,宝钗与英莲,她们的年纪应该不相上下。宝钗尚未成年,纵然英莲大一二岁,她们之间也该是同代人。但当时的宝钗,仍是显赫的薛家闺秀,而书香门第的小家碧玉甄英莲,却已经沦落成了别人家的小妾,或者丫鬟……
命运真会捉弄人啊。
英莲进了薛府后,宝钗赐名“香菱”——一个清新别致却苦涩的芳名。
3.
有时候我会想,若是香菱嫁的人,不是薛蟠的话,她的命运会不会好一点。
比如薛蝌,甚至是贾琏。也比薛蟠要“文明”一些,他们至少不会“家暴”。而香菱,最后正是死于薛蟠的拳打脚踢,因而抑郁成疾……
这是一个薄命女的结局。
高鹗的续书里,让香菱扶正做了太太,显然违背了曹雪芹的初衷,因为她那样的性格,是注定不会有这样的“逆袭”的。何况,败落了的薛家,做个太太,又有何意义呢?
薛蟠这样一个人,又怎会懂得欣赏并珍惜香菱呢?这个呆霸王,最是“贪痴嗔”不过,好色贪婪又暴力,而且,腹无点墨。香菱呢,却有着可以“媲美蓉大奶奶”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