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下贩卖文化的商人

2019-06-12  本文已影响0人  CIBN路美频道

  对于喜欢文玩儿麻核桃的人来说,住在北京的西部还挺不错的,去潘家园地铁直接到达,去涞水北二环嘉兴园麻核桃市场开车也只有一个多小时。我没那么喜欢盘核桃,但是比较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有时间的时候会陪着朋友去各个文玩儿市场看看,朋友挑他们的核桃买,我则在一边观察着核农、核商的百像并捡乐儿。

  有两件事情是在对比北京潘家园和涞水北二环麻核桃市场觉得非常有趣的,其一是关于核桃的价格,其二是关于核桃的卖家。

  一般来说,相同品相的核桃,潘家园这边要贵上许多,如果有眼力挑选的话,完全可以从涞水进货到潘家园来卖。即便是一些非常普及型的核桃,价格也会差上几倍,我认为这不仅仅是简单运费与场租的问题,虽然潘家园的场租肯定会高于嘉兴园那边(我认为嘉兴园的散摊儿没场租),但是总体看来,所有的买家会有一种认知:潘家园卖的核桃就值这个价格。

  这就要说到核桃卖家的趣事了。有一种麻核桃的品种叫“白狮子”,名称的来由就不赘述了。“白狮子”的特点之一,就是核桃的尖部会呈“十字”状,俗称“十字尖儿”。当我有一次在涞水问一个核商他的口袋里是什么品种的核桃的时候,他回答说:“白狮子啊,你看这尖都是十字的,所以叫白十字”。到最后我才听明白,原来他说的是“白十字”,我没好当着他的面笑,但是却和身边的朋友在事后议论:如果核商都是这样的状态,他的核桃怎么可能卖出高价呢?

  于是,我在脑袋里面设想了一个场景,一个可以把核桃卖出高价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之中,当然核桃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卖核桃的人也很关键。和吃的核桃不同,文玩儿核桃不仅是用来把玩儿的,而且前面的“文”自也说明了这类核桃是和文化相关的。如果核商对自己做适当的文化包装,那么想必他的核桃可以卖出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价格。

  感觉核商可以从两个方向来包装自己:一个方向是传统文化,在这个领域里面,核商可以让自己显得更“有老态”,更“长者”一些,可以穿个唐装,喝着紫砂壶里的茶,当然,想要在核桃领域体现文化,必须说一口流利的京腔,这个时候谈古论今,从三皇五帝开始,说到明清的皇帝与核桃,这种包装会让核商显得有底蕴且真的是自己有实践,说的夸张一些,面对这样的核商,对于一些不是那么懂行的玩儿家来说,估计会觉得他说的什么都是真的,哪怕这个核商手里盘的核桃是机刷的,也会让人觉得是祖传八代盘了三百多年了……

  核商包装自己的另一个方向,同样是文化,但是却可以走“现代文化”路线。从外表来看,这类核商不用太过“复古”的装扮,但是要干净利落略显斯文,而谈话的切入点,则可以从“植物生理”的角度切入,谈谈为什么老树的果子好,又谈谈哪种嫁接的核桃皮质也不错,再谈谈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照会对核桃的品相产生哪些影响。对于有点资历的玩家来说,这种核商其实显得更“专业”。如果走传统文化路线的核商像“中医”的话,那么走现代文化路线的核商则像“西医”——其实都能治病,但是说服病人的角度不同。

  坦白说,即便是潘家园的卖家,也并没有体现出太多的文化底蕴来,也许是他们不屑于这么包装自己,但是在我看来,既然我们要做的“文化”的生意,就真的得拿出点“文化人”的样子来,这样生意才好做,利润才会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