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
近日,一波又一波汹涌而来的信息,貌似都和爱情、婚姻有关。
一朋友年近40依然单身,多次聊天中无不透露出他的一条坚定的择偶观,“不要求女方多漂亮多能干多贤惠多温柔,只要她始终恪守妇道不出轨就行。”
另一朋友30出头,看她朋友圈的文字,平时聊天中言语中隐约透露出一些心底里的念头,“我需要的是绝对的爱情,我的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结婚就意味着一辈子的承诺。如果做不到,宁可单身。”
不管是第一个朋友还是第二个朋友,他们都在渴望一件事:永恒——自己设定好的状态始终保持不变,一直到生命的尽头。显然,这种渴望是乌托邦的幻想。未来是可以规划、憧憬,但怎能保证呢?无数不可预知的因素是你我无法掌控的。
不由得想起一个佛教用语,无常。
谓器世间山河大地及一切有为之法,迁流无暂停,终将变异,皆悉无常。佛教从因缘法的角度,说明诸法是因缘生,由于因缘会变异而终将灭坏,因此说无常。
今日赏一部电影《老无所依》,剧情描述在1980年代的德州西部,因为邪恶入侵了平静城镇,导致一场猫捉老鼠的五人追逐的故事。电影结束时,我懵了,第一次没有看懂一部电影。
整个晚上都在回顾这电影里的情节和一些话语,直到睡觉闭上眼睛后,才突然觉察出电影里关于人类的一些哲学性的思考。
“为什么是老无所依”?
答案在杀手身上。
杀手在影片里代表的不是死神这么简单,更多的是代表人生命中的“无常”,杀手在影片中路过的每一个人都代表着正常规律和秩序,代表多年来大家积累的大部分人都适用的经验模式。杀手代表的“无常”包括:非规律,非逻辑,非秩序,非正常,随机改变,随时改变。也就是说,按照正常来,按照经验来,接下来应该要发生的事情,在杀手身上不存在,他的体系里没有“应该”一说。
影片开头抓到杀手的警察,怎么也不会想到,已经被反铐双手的杀手,依然能把他干掉。这就是“无常”,正常来说,这是不可能的。
随后杀手开着警车,在路上随机截停一辆车,把车主干掉了。对车主而言,这是生命中的“无常”。
杂货店老板只是问了杀手一句“你来的地方下雨了吗”,就差点送了命。
伍迪.哈里森饰演的牛逼哄哄的混道上的,他不会想到钱都不要了,连自己的积蓄都送给杀手,不再管这闲事,马上回家,依然送命,这不符合逻辑——一般人不就是拿到钱就行了?杀手在干掉他之前问:“你遵守规矩,却落到这种下场,那规矩有什么用?”
至于捡到钱而开始逃命的牛仔,就更想不通了。他是此片里代表最不认命,最不尿“无常”的。他强悍,有能力,果断,在这些基础上,按照常理来说,事情是应该按照他设想的方向去的。最终死于乱战中。
牛仔老婆和杀手说“你没有理由伤害我”,杀手说“我有,我答应了别人”,“你答应了别人?”,“你老公!”,“这没道理啊,你答应我老公要杀了我?”,“你老公机会救你,但他选择了救自己。”牛仔老婆的内心是崩溃的,这完全不符合常理,不符合逻辑。然后杀手给了她机会——让她猜硬币的正反面。牛仔老婆更加崩溃,不愿意猜,说决定我生死的不是硬币,是你,我不猜。但这种很“正确”的道理无法改变杀手——“无常”,无常就是意料之外,常理之外,经验之外。
全片,从杀手追杀牛仔的主线,到警长逼叨逼的副线,无不阐述“无常”即“有常”(随时可见)。
警长和他爹(老警长)之间的谈话,警长和菜鸟警察之间的谈话,警长和牛仔老婆之间的谈话,都在阐述世事无常。
比如警长和牛仔老婆说,一哥们拿枪去杀牛,结果子弹反弹回来把自己伤了——谁能想到这出呢?
就是代表“无常”本身的杀手,也在影片最后遭遇了无常,好好的开车,没闯红绿灯,就被别人撞了——连无常都会遭遇无常。
所谓老无所依,并不是老人才无所依靠,是“老”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已经靠不上了。这里“老”,指大家固有的印象,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常理。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世界,在规则不断被刷新的世界,每个人的经验都不再可依靠——包括“无常”本身。
渡边淳一 的《男人这东西》、《失乐园》中的一个观点是,“爱的极致是死亡,因为没有永恒。”
岂止是爱,万事万物都无法冠以永恒的期待。
那些抱着“永恒”做白日梦的理想主义者,终将被“无常”的现实砸得头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