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糊涂一下
导读:王导(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阿龙。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来源于百度】
看了一下这个导读,是不是感觉到了一种很强烈的“杀气”。原来王导,是一个这样厉害的人,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起初,在还没了解他之前,真的不以为然,但之后发现不了解不行了呀!
光看王导的姓——“王”,就知道这个肯定不一般。当时东晋的琅琊王氏,可是鼎鼎有名,像王羲之这样的书圣,都是其中的一员,而他也就是王导的孙子。
王导在年少时就风姿飘逸,见识器量。十四岁时,陈留高士张公在见到他后非常惊奇,对他的从兄王敦说:“这个孩子的容貌气度,是将相之材。”
当然,王导不仅如此,他还很善书法。这都归根于他的家庭,这些很多人羡慕的,不仅仅是他拥有一个高贵的,更是因为他拥有这世上最好的学习书法的资源。不仅如此,王导也对书法情有独钟。他学习钟繇、卫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有草书《省示帖》、《改朔帖》传世。书法能这么好,岂只是短短的一两天能够练成的,一定得要有水滴石穿的耐心,每一天的努力才能够练成的。
除此之外,王导本性节俭,幕府中的美味水果堆得满满的,也不分给大家。到了春天就腐烂了,卫队长禀报王导,王导叫他扔掉,嘱咐说:“千万不要让大家知道!”【世说新语】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像王导这般节俭的,我还是第一次见,突然感觉王导这人超级的可爱!
丞相 王导晚年,完全不料理政务,只是签字画押。自己感叹道:"人们说我糊涂,后人会怀念我这种糊涂的。"【世说新语】这让我想起了一位书法家写的——“难得糊涂”这四个字。或许,人到了晚年,就应该糊涂一下,这样,反倒是好的了。
《晋书.王导传》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①,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以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俄而洛京倾颠,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于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岂页 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顾流涕。惟导愀然变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收泪而谢之。【来源于晋书】
晋书里面提到,王导是对皇帝和国家尽心尽职,决没有一点儿不利的企图。像王导这样的忠臣,在乱世中还是少有啊!他也一直在为朝廷寻找能臣。一次,三月上巳节日,元帝亲赴水边观看人们洗灌。他坐着肩舆,仪表威严庄重,王敦、王导和许多名流都骑马跟在后面。吴人纪瞻、顾荣,都是江南名士,他们暗中察看,见到元帝这样威严,全都很敬畏,于是—一跪拜在路旁。王导便说:“处在乱世中,皇上的大业才刚刚开始,正需要人才。而纪瞻和顾荣正是这样的人。”于是元帝便亲自请王导去拜访纪瞻和顾荣,他们两个也同意了元帝的邀请。从此以后,也有很多人纷纷前来拜见。王导还经常功元帝选用其中有才能、有品德之人,和他们一起谋划大事。
王导更重要的一件是——王敦之乱。
王敦和王导是堂兄弟的关系,但当时,王导拒绝王敦废晋元帝而立其他年幼的君主的想法。所以就有了王敦之乱。
王敦之乱是东晋初年发生的一场动乱,爆发于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结束于晋明帝太宁二年(324年)。动乱由出身琅琊王氏的权臣王敦所发动,以诛刘隗为名进攻建康,并击败朝廷军队。后自任丞相,诛杀周顗等人,并在武昌遥控朝廷。晋元帝死后,晋明帝继位,王敦意图夺位,但晋明帝已准备反击王敦。同时王敦亦患病,面对晋明帝的讨伐,只得由兄长王含与部下将领钱凤等领军与朝廷军队作战,但最终失败。王敦亦在战事期间病逝。【来源于百度】
公元328年,苏峻以讨庾亮为名,与祖约起兵反晋,攻入建康,大肆杀掠并专擅朝政,史称苏峻之乱。
经过王敦之乱和苏峻之乱后,朝廷重新洗牌,终于平稳下来
公元339年,这位为东晋天下鞠躬尽瘁一辈子的老丞相,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去见与他同龄的老朋友,老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