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百科 | 梁、祝,是爱情还是性格缺陷?

2018-04-09  本文已影响0人  efeiyi

“仔细分析一下梁、祝二人的性格,也许会发现,即使他们顺利在一起,也可能并不幸福。当经典回归现实生活之后,还能站稳脚跟吗?

提起《梁祝》,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千百年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被各种艺术种类改编演绎,小说、戏剧、影视、音乐……,这一传说甚至在世界上都产生了广泛影响,被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梁祝》,简单来讲就是死了都要爱的故事,当中穿插一些女扮男装、父母之命、门当户对的通俗桥段以增加阅读量。

从最早记载这个故事的《金楼子》开始,历朝历代都在不断地改编演绎,《梁祝》也从一个单纯的传说故事,发展为一个艺术创作的“母题”。而当它成为了艺术经典之后,就很少会有人把它拉下神坛,看看它回归现实生活之后,还能站稳脚跟吗?e飞蚁国际非遗来说说这些版本。

版本一:唐《宣室志》

最早记载“梁祝”传说的是南朝梁元帝萧绎的《金楼子》,但原书已散失。到晚唐张读的《宣室志》时,对这个故事的描述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雏形:

“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 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贸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知有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从这段描写中我们完全看不到祝英台与梁山伯之间有任何爱情线索。祝英台回家两年后梁山伯才想起去看看老同学,可见二人最多也就算是普通朋友关系,知道英台是女孩子之后便想要提亲,也许是觉得她各方面条件都挺合适,两人又是旧相识,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娶她也是不错,省的老大不小了被催婚。但当知道祝英台已被许配给马氏之子后,山伯也并没有如何不舍,本来也只是觉得合适而已嘛,不成就算了。这最多也就算是山伯一次失败的相亲而已,之后生活该怎么过还怎么过。这里的梁山伯比较豁达,也想得开,既然一时不能成家,那就先立业吧,所以他努力求取功名,当上了县令,谁知道身体不好,没多久病死了。这些都跟祝英台没什么关系,只能说是人各有天命。

而这里的祝英台虽然一开始“伪为男装求学”,显得挺离经叛道的,但她骨子里还是一个知道轻重、守着女子本分的人,上学期间并没有暴露身份,也没有喜上谁,回家后服从家里的安排,嫁给“马氏子”,拒绝了后来才提亲的梁山伯,之后两人再没见过面。而后来她在出嫁路上忽遇风浪阻船,得知梁山伯墓在此,前去祭奠,也是情理之中,毕竟同学一场,而“地忽自裂陷, 祝氏遂并埋焉”,这一结果实属偶然,整个故事都算不上是一个爱情故事,而是一个被抹上了传奇色彩的坟墓吞人的故事,甚至可以归为志怪小说。清朝的翟灏也是这么想的,他将《宣室志》中的这个故事收录在《通俗编》卷三十七中,仅标注为“梁山伯访友”,与爱情无关。

版本二:明《情史类略》

到了明代冯梦龙时进行了改编,他写了两个版本,一个收录在《情史类略》中:

“梁山伯,祝英台,皆东晋人。梁家会稽,祝家上虞,尝同学祝先归。梁后过上虞访之,始知为女。归乃告父母,欲娶之。而祝已许马氏子矣。梁怅然若有所失。后三年,梁为鄞令,病且死,遗言葬清道山下。又明年,祝适马氏,过其处,风涛大作,舟不能进。祝乃造梁冢,失声哀恸。忽地裂,祝投而死。马氏闻其事于朝,丞相谢安请封为义妇。和帝时,梁复显灵异效劳。封为义忠有司立庙于鄞云。吴中有花蝴蝶,橘蠢所化。妇孺呼蝴蝶黄色者为梁山伯,黑色者为祝英台。俗传祝死后,其家就梁冢焚衣,衣于火中化成二蝶。盖好事者为之。”

这个版本里祝英台的人物性格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依然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人,游学归来后便遵从家里的安排嫁人,对梁山伯也并无爱情可言。反倒是梁山伯这个人物显得有点狭隘了,他提亲被拒,一直郁郁寡欢了三年,死之前还特意留下遗嘱,要“葬清道山下”,因为这是从祝家到马家的必经之路,死了还要给人添堵,等到英台路过前去祭拜,则“忽地裂,祝投而死”,仿佛是山伯的灵魂故意操纵的结果,因为他后来还“复显灵异效劳”。而比较起来,马氏作为受害者,却显得挺大度,英台死后,“马氏闻其事于朝,丞相谢安请封为义妇”,还给自己未过门的妻子申请了一个“义妇”的封号,也算是有情有义了。

版本三:明《喻世明言》

还有一个版本记录在《喻世明言》第二十八卷的《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写得非常详实,人物形象饱满,与现行的梁祝故事最为接近,可以说是梁祝故事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又有个女子, 叫做祝英台, 常州义兴人氏, 自小通书好学。闻知余杭文风最盛, 欲往游学。其兄嫂止之曰:‘古者男女七岁不同席, 不共食, 你今一十六岁, 却出外游学, 男女不分, 岂不笑话!’英台道: ‘奴家自有良策。’乃裹巾束带, 扮作男子模样, 走到哥嫂面前, 哥嫂亦不能辨认。”

“英台临行时,……对天祷告曰:‘奴家祝英台出外游学, 若完全名节,此枝生根长叶,年年花发;若有不肖之事,玷辱门风,此枝枯萎’。”

这里将英台的父母改为了兄嫂,不过根据“长兄如父,长嫂如母”的观念,也不为过。英台从小就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女子,知道杭州的文风最盛,就提出去游学,而且她胆大心细,考虑事情周全,为了打消兄嫂的顾虑,提出女扮男装,并且发誓会注重女子名节,绝不会有败坏门风之事,兄嫂这才放心让她出门。而且她在学校三年,“衣不解带”,从没让人发现,也遵守了自己的诺言。细心、体贴、好学、办事有分寸,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阳光开朗懂事的女孩子。

对于感情,她是非常有主见并且果断的。爱上了同学梁山伯,等到毕业时,她约梁山伯:“二个月内, 可来见访。”准备等他来时表露自己身份,让他向自己的兄长提亲,可见她对自己是非常自信的。即使回家之后,知道兄长为自己订了亲,她也并没有慌乱,觉得只要心上人上门,她自有办法能扭转乾坤,改变局面。

只是没想到心上人失约了,而且半年没有音讯。即使是在没有电话、没有微信,通信极不发达的古代,也基本可以认为是被冷暴力分手了。就算只是三年死党关系,爽约不来,也该认清这是塑料兄弟情了。英台也不是拖泥带水的人,好,你不来是你的损失,那马氏也是大富之家,我嫁过去一定要过得比你好。所以半年之后,当姗姗来迟的山伯发现兄弟变美女之后,“谈及婚姻之事”,英台便以“哥嫂做主, 已许马氏为辞”,山伯果然“自恨来迟, 懊悔不迭”。

英台没想到,山伯会因受不了这个打击郁郁而终。当在出嫁路上见到他的坟冢,听到他的灵魂“千里传音”时,三年的情谊顿时涌上心头,那些一起经历的细碎小事浮现眼前,加上山伯是因自己而死,不舍、感动、愧疚,英台心里五味杂陈,跳入墓中,将“活姻缘作死姻缘”,以还山伯情谊。

跟英台的大胆、果断、自信、重情相比,这个梁山伯就显得比较木讷、懦弱、自私了。

他跟祝英台“同馆读书, 甚相爱重, 结为兄弟。日则同食, 夜则同卧, 如此三年。”,不仅是室友,还是死党,同吃同睡,关系可谓相当密切,就差穿同一条裤衩了,说不定还一起踢个球,逃个课什么的,但这样过了三年,他竟然愣是没发现死党是个女人,对于英台的“衣不解带”,他虽“屡次疑惑盘问, 都被英台将言语支吾过了。” 

试问谁还没跟自己的大学室友一起洗过澡、上过厕所啊,杭州的夏天那么热,英台能把自己捂得多严实?一次两次可能不在意,时间长了怎么会不起疑心?三年的朝夕相处,怎么也会找到蛛丝马迹吧?这要搁一般人身上,三个月准保露馅,而我们这位老实木讷的梁公子,竟然就真被糊弄过去了,而且三年都没有发现,这绝对是智商、情商双下线的典范。

等到毕了业,约好了吃饭聚会的时间,结果这位大哥“有事,稽迟在家”,过了半年才出发,真难为他过了这么久还记得这个饭局。等他到了祝家,一切真相大白,他才后知后觉,“自愧愚鲁, 不能辨识”,觉得上了三年假学。不过他虽然愚钝,心思倒挺多,刚缓过劲儿来,就“谈及婚姻之事,”在知道英台已经许配他人之后,竟然想不开到得了抑郁症,“相思之病。奄奄不起, 至岁底身亡”。

其实他完全有很多其他的路可以走,比如找她哥哥诚恳地谈一谈,或者回去发奋考取个功名,这样自己也有了资本,或者简单粗暴一点,带着英台上演逃婚的戏码,英台既然能女扮男装去上学,想必也不是个守旧的人,要不然就干脆洒脱一点,放手也是一种成全,祝她幸福,然后天涯何处无芳草。可他却是个懦弱又固执的人,不努力又不放手,抑郁成疾,相思而死,走了个下下策,也不想想父母该多伤心哪,好不容易供儿子读完书,想着能考取个功名,光宗耀祖,没想到白发人送黑发人,唉。

如果单是他自己死了也就算了,可他执念太深,死了还不肯放手,不仅留下遗嘱要把自己葬在马家所在的安乐村路口,还在英台出嫁时故意传音给她——“吾为思贤妹, 一病而亡, 今葬于此地。贤妹不忘旧谊, 可出轿一顾。”我为你而死,你要是还记着我就来看看我。打感情牌,借此让英台心软,然后拉着她到另一个世界再续前缘。

梁山伯这样的迂腐木讷,老实懦弱,偏执太甚,哪里配得上勤奋进取、开朗自信、果敢爽快的祝英台呢?他对英台究竟是爱,还是占有欲?

版本四:清《祝英台小传》

还有清代邵金彪的《祝英台小传》一版,在细节处更加细腻,比如增添了家世背景,“祝英台,小字九娘, 上虞富家女, 生无兄弟, 才貌双绝。”还有英台约山伯来家,用的理由是“与梁约曰:‘某月日可相访,将告父母,以妹妻君。’实则以身相许也。”,既是理由也是暗示,并由此带出山伯爽约的理由,“梁自以家贫,羞涩畏行,遂至愆期。”之后山伯当了县令,才登门拜访,始知真相,“悔念成疾,卒,遗言葬清道山下”,而英台的性格也有了稍许变化,对旧情念念不忘,在出嫁路上特意绕道去祭拜,失声痛哭,最后“地忽开裂,堕入茔中,绣裙绮襦,化蝶飞去。”

富家千金爱上了贫穷书生,穷书生却自卑不敢追求,最后酿成了悲剧。

这里的英台少了些男儿的果敢洒脱,多了些小女子的娇羞和柔情。比如借口将妹妹许配给山伯,实际说的是自己,比如山伯死后难忘旧情,出嫁时还特别绕道去看望。而山伯除了延续之前的老实木讷,心思重想不开之外,还多了因家贫而产生的自卑。

不妨延伸试想一下,梁、祝并没有错过彼此,而是顺利成婚,那就真的能皆大欢喜了吗?历来众多的爱情故事都是以“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做结尾,而对婚后生活闭口不提,其实仔细分析一下两个人的性格,也许会发现即使在一起,也可能并不幸福。

祝英台是富家女,才貌双绝,三年同学相处下来,英台早已芳心暗许,梁山伯是寒门学子,老实木讷,相处三年都不辨雌雄,当英台说要将妹妹许配给他时,他却因家贫自卑而不敢赴约,如若他真娶了豪门千金,恐怕也会觉得在英台家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吧。而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贫贱夫妻百事哀,当每天的粗茶淡饭掩盖了最初的山盟海誓时,他们能不为家庭琐事而争吵吗?即便英台愿意过贫苦生活,这样木讷、自卑的男人,恐怕也给不了她想要的幸福,说不定还会说她嫌贫爱富,看不起自己,那个时候的英台会不会觉得自己当初瞎了眼呢?

如果没有化蝶,梁、祝还能幸福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