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如何自处?》

2022-10-26  本文已影响0人  涓涓细流_7589

董伟娟坚持原创分享第1918天(伊川焦点团队分享845天)(2022.10.22星期六)

    疫情持续肆虐,让人不禁怀念疫情之前的日子,而且畅想是否能够回到疫情前的状态?因为新冠病毒已经到农村来了,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学校也因此按下了暂停键,学生在校隔离十天后被送回家,我们要想的是上网课,但网课纪律和效果的不可控闹得人特别烦,最烦的莫过于班主任,要扒着电脑扣着手机去统计缺课人数,并一一打电话给家长。其实打归打,有的家长没跟孩子在一起,遥控指挥效果极弱。于是焦虑加剧,焦虑情况下似乎心已无处安放。于是自我怀疑——我们这样“隔空”逼着学生学习到底有何意义?当然,人人有惰性,被逼着会好点,不过话说回来,被逼着的人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表面看参加了课程,但实际收获却异常微小。因为他们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心并没有完全在课堂上,只是暂时压制了自己想扣手玩游戏的欲望在“熬”而已。他们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标,没有目标,内在运转不起来,怎么劝都没用。那我们还要不要较这个劲?我突然想到对疫情的控制与不控制。西方国家不控制,任由优胜劣汰的自然竞争法则去选择。那学习是不是也一样?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不同的学习观,都在影响你的不同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家庭他们的家长早就为他们打好了生命的底色。学习品质学习态度取决于原始家庭的底色。而社会上也确实需要各种人才,有人上着班,有人搬着砖。孩子们没有方向还要被要求“弯道超车”,所以我们焦虑,而孩子们呢?他们可是活在当下,他们虽然没有方向但他们不会盲目超车。

    那我们如何自处?我想就是我们尽可能把课备好,捋顺脉络,少讲多提问,留少量作业,让他们在疫情压力下多一点点释放的空间,不管他走哪条路,他一定会找到自己的意义,虽然时间早晚不一样,但他明白自己的方向和意义时,他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人生其实就是如此,活在当下,到了另一个当下,他们自然会有转变,自然会攒劲超车。

      上课闲暇,还像2020年那样,找到自己安心的地方——读书、听课、写分享,小圈子里交流,吾心安处是吾乡。

      让自己的心多去感受书中的人事物,多去觉察自己身心灵,把心安放在那里,珍惜独处的时光,好好与自己相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