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天概念挑战第68天:付费
1000天概念挑战: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而事实上很多人至死,都没有思考过。朝闻道,夕死可矣。每天打磨一个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这是第68天。
我为什么想要打磨“付费”这个概念?
很早之前,就有个大哥跟我说过,无论你做什么,只有一个信号是可以证明你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那就是“pay for”,付费。两年前,我在李笑来老师那里打磨过一次付费的概念,这些年我也越来越对服务,内容与知识等非物质产品的付费产生认可。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反人性的地方,让你的思维很难适应,所以在践行两年之后,我依然有必要再次打磨一下“付费”。
什么是付费?
百科上的定义为:付费是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79810/c5ada365f431b876.jpg)
有哪些我们意识不到的需要付费的东西?
最常见的但是我们总是忽略的一个:建议。
一切寻求免费建议的行为,都是耍流氓,大部分人对轻易得来的东西毫不珍惜。
《西游记》里,孙悟空他们一开始就取了一份无字真经,一堆白纸,就是因为没有给灵山礼物。后来问如来的时候,如来说:“经不可以轻传,也不可以轻取。”
只有那些愿意付费提问的人,才是真心的遇到了困难,迫切需求你的帮助。
有一点需要注意,付费不等于花钱,例如在接受完别人的建议后说句:“谢谢你,我欠你一个人情”。这也算付过费了。
而面对那些说:“你的意见呢,说出来给我听听啊”的人,拉黑已经是最礼貌的方式了。
为什么我们要付费?
付费是一个门槛,一个用来更高效筛选产品与服务的门槛。用好这个门槛,我们的生活效率会有大幅的提升。付费买别人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在延长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有时间去做那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我不想展开说原因了,因为没意义。有些好处是只有真正践行过的人才知道的,没有经历,永远也难有深切的体会。
不愿意付费的人,大多是怎么想的?
人与人之间,他们思考角度、思考根据、思考质量相互差异巨大,很多人干脆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时间的价值。
人们之所以不愿意对非物质产品进行付费,主要是因为他们低估了省下时间的价值,又或者,他们的时间真的没价值。因为如果你不肯花钱买服务,而宁愿用自己的时间省下那些钱,更合理的依据应该是: 你确定你的时间价值抵不上那个时间消耗,也只有这样的时候,“不花钱”才是合理的啊!
很可怕的一种情况是:很多人只是表面上擅长精打细算,但是一算自己的人生总账,基本上都是亏损。更可怕的是:这些人大多还都是年轻人。这完全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那个故事的另外一个版本而已。
我的观点:年轻人就不该存钱,所有的收入都应该投入到自己的成长中, 因为若是你笃定自己将来能赚到的钱,最终长得像复利曲线一样,那你就明白了,在早期,无论多费劲攒下来的钱,也都只不过是极小极小的小钱而已,十年后、二十年后,那一点点钱,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怎么样驱动自己去付费省时间?
人们总是习惯在看得见的选项中挑选,比如你去购物,能够看到的只有可供购买的商品和你钱包里的钞票,至于花钱省下的时间,劣质产品可能带来的麻烦,其实多数人是看不到的。但问题在于,你看不到并不代表它们不存在,你只是忽略了那些看不见的选项而已。
所以驱动自己付费省时间的办法就是,给自己的注意力和时间定价,并且不要太保守,毕竟这是你对自己未来的信心。如果你自己都对自己没信心,那真就不能指望其他人能够帮上忙了。
在具体执行中,我的方法是:只要在你的预算范围内,就逼自己实践一次。只要你能够体会到这么一点改变带来的差别,那么当你面对可以帮你省下大量时间的服务的时候,就不会再那么犹豫不决了。
付费省下来的时间怎么利用呢?
成长,一切为了成长。你也可以把它叫做“进化”,因为这两类人,的确不是一个物种。
虽然都头顶同样的蓝天,脚踏同样的大地,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但他们之间思想的差距,大到无法想象。就像iphone与小灵通,他们都可以叫做手机,但根本不是一类东西。
你省下的时间,一定要比花掉的时间更有价值。如果你付费省下的时间,都用来打王者荣耀和刷剧的话,那还是当我前面的话都是放屁吧。
我所说的一切都是错的,在我写下这段文字之后,我就开始思考我原先的思考。
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想清楚做明白的人,相互之间在茫茫人海之中,是可以一眼识别出对方的。
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你有想打磨的概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