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本书是著名的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著作,阿德勒是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大师。曾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后因分歧而破裂,创立个体心理学。
1、关于“自卑”
这本书之所以叫《自卑与超越》,是因为阿德勒把“自卑感”看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自卑感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正是有了自卑感,才驱动我们提升自己,实现超越。
一个人表现得安静、柔弱、淡定并不能说明他有自卑感。其实不对。自卑感人人都有,只是表现形式不同。比如一个表现得傲慢自大的人,他一定在想:别看不起我,我要让你见识一下我有多厉害。如果一个人说话时总习惯指指点点,他肯定在想:我只有这么强调,大家才能信服我说的话。这些行为上表现得不可一世的人,内心深处都隐藏着自卑感。就像两个小孩在比身高的时候,矮个子的小孩会努力挺直身子,尽力让自己显得高一点。这是我们要问他是不是觉得自己不够高才这样做,他肯定不会承认。
我们拥有的自卑感,往往源于童年的经历:家庭的贫困、父母的忽视、他人的欺凌、生理的缺陷等等。这是因为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对世界的感知能力很强,但是解读能力很差。当我们感受到痛苦的时候,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甚至于遭到父母的责骂,我们就很容易将这些痛苦当成自己的过错,把这些痛苦内化成我们自己的一部分,从而形成自卑。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而自卑并不是一件坏事,他会督促我们更好地发展自己,推动前进的步伐。但是当一个人失去自信,不再认为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可以摆脱自卑感,但他依旧不能忍受自卑感的折磨时,他会继续设法摆脱它们,只是他所运用的方法是不切实际的。如果他对一些问题感到无力解决,就有可能对他人像暴君一样的大呼小叫,以证明自己的重要性。但是不管他怎样自欺欺人,他的自卑感都是存在的。时间久了,它们就会变成一种固定的情结,只要相同的事情发生就会引起他们的自卑感,成为生命的底色,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在意识到他要面对一个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表现出的无所适从。愤怒、眼泪、道歉都有可能是自卑的一种表现。因为自卑感会让人感到压力很大,所以他们会寻求优越感的方式来释放压力,补偿自己。但这种方式时不能解决本质问题的。他们往往把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搁置一旁,不断从那些表面看起来可以避免失败的事情中寻求安慰,而不是追求真正的成功。例如有一些不擅于解决问题的孩子经常用哭鼻子和抱怨来赢取别人的关注,他们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自卑情结,看似已默认了自己的无能为力。他们表现出软弱的一面,内心则隐藏着想要超越别人、好高骛远的目标。
2、关于“ 优越感 ”
人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独有的一种优越感。追求优越感是我们人类不断进步的源泉,它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
人类的整个活动都是建立在对优越感的追求上,无论从无到有、从失败到成功、还是从匮乏到富足。但是在追求优越感的过程中,只有那些为了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而奋斗的人,才是能够超越生活,从而获得优越感的人。
我们一直会追求生命的意义,阿德勒认为,个人意义没有任何价值,真正的生命意义存在于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中。所以合作能力最重要。
3、优越感的影响因素
人对优越感的追求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隐私,这一特点在个体心智发展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表现出来。比如奋斗目标、言语、姿势和行为都可以成为丰富的研究资料。不管记忆清晰还是模糊,近或远,都可以给一个人的成长提供有价值的东西。
①童年记忆
而最有价值的要属一个人的最初记忆,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他将什么作为自己的人生起点。
②梦
而梦中的表现也是我们人生百态的体现。梦是我们生命意义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生命意义的塑造和达成。
③家庭
而我们的合作能力受到家庭特别是母亲的影响,孩子最初是通过母亲和外在世界发生连接的。如果孩子和母亲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不好,其它一切的生活都将无法展开。
家庭中为人父母要考虑将父母之间的爱看的更重要,这样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合作,才会给予对方真正的爱。
谈到了家庭中出生顺序对孩子的影响。许多人会说“为什么同一个家庭出生的孩子,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同一个家庭中的两个孩子一定会有着不一样的成长环境,不同的孩子会形成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其它还有学校、青春期、犯罪以及预防、职业问题、个体与社会等。这些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合作能力。
我们感知到的事物从来不是事物原本的样子,带着我们的经验认知去感知事物,得到的是经过我们的思维处理后的事物。所以,我们感知的不是世界本身,而是我们主观解释后的世界。所以在认识自我的时候通过我们的点点滴滴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