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学霸,这个方法最简单
想要更好地理解并记住知识,我们需要花时间找知识点和过去经验之间的联系。
不过,我们虽然知道这样做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却难免担心这样做花费的时间长,用来做练习题之类的时间可能就会比较少了。
这种担心很好理解。因为在小时候,我们提升做题能力的方法主要靠题海战术,题做得越多,我们对方法掌握得越牢,考试的时候应对能力就越强。
可是,很多人在经历了题海战术以后,会发现一种情况,似乎会的永远会,不会的总不会,不会的题做了很多次,到了考试还是容易错。所以就会说:我对那个知识点掌握不牢,还有那个知识点太难了。
怎么改变这种状况呢?有没有一种方法,在适度少做练习题的情况下,还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有的,我把这种方法形容为就像手机充电五分钟,通话半小时一样,而有一些方法可以让我们像用了杠杆一样,学习5分钟,就能超过别人5个小时的努力。
这个方法就是——错题本。
我相信很多人在上学时,学校的老师都会告诉大家要用错题本。
可能你会觉得,错题本我用过,没什么效果呀。问题在于不同的人对错题本的认识是不一样的,这就带来学习效果上巨大的差别。
因为人们用错题本的方式,大致分成三种类型。
第一类人,他每次考完试哪道题错了,我把哪道题抄下来,下次考试又做错了另一道题,我再把另一道题抄下来,然后本子上记的都是自己做错的题目,把正确的做法写在旁边。
这是一种收集错题的方式,可是这种收集错题的方式有用吗?
这是的确有用的,但最后你会发现花这么多时间做的这个东西,效果却不明显,所以大多数人坚持不下来。
还有第二类人,他们用错题本的方法不太一样,在收集错题的时候,他不仅仅记了错题的题目是什么,还总结了一个原因,比如这次粗心了,或者哪个公式没记住,他比前者多了一个总结原因的方式。
这个效果就好多,但除了前两种情况以外,还有第三类人,他们并不是每错一个题,就把这个题直接记下来,而是他们错了一个题以后,思考这个错题的类型是什么,这个题和以前做过的什么题类似,我犯错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不是在其他科目,比如数学或者语文上面,也犯过类似的毛病。
也就是说,他不仅仅要记住这个题本身,还会记这个题属于哪些类型,而且会和已有的做题经验进行联系,甚至提炼成自己解决问题时欠缺的思维方式。
这样,就能通过深入思考错题背后的思维方法,把题海战术中的题目,大幅精简成有限的一些类型,一些思考问题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除此之外,会高效使用错题本的同学,不仅会从方法论和思维方式上面对错题进行深入总结,还会记录这些理性因素之外的情绪因素。
比如,我在记录时,我会清楚得记录这道题属于什么级别的考试,校级还是省级;我当时紧张吗,还是大意轻视了,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这样记下来的东西,就会从两个维度帮到我:
第一,我当时思考这个问题的方式是什么
第二,我当时的情绪和心理是怎么影响了我的思考
一旦了解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就可以专门拿出时间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训练。
所以,错题本其实是特别有效的学习方法,只是大多数人用错了。
错题本这种方式除了可以用来应对考试,在我们生活的领域,即便将来在成人的世界里也需要错题本。
比如有时你会和同事吵架,你可以总结一下,自己是不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总和其他同事吵过架,我要不要做一个错题本。
我们可以拿这个本子分析一下,我们为什么总会出现这样的吵架,错在哪里,当时的情绪是什么,又是怎么思考这个事情的。
或者,当我看到有其他人遇到类似情况,别人是怎么处理的?是否也都吵架了?
如果我们能把错题本,既用在平时的学习上,也能用在生活中,那我们进步的速度就会快得多。
不过,我们需要记住的是,错题本记录的不仅仅是错误的题目,而是通过记录错误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
不论题目也好,生活中的冲突也好,遇到的困难也罢,我们不应当只记住结果,更应当从结果倒推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当时的情绪,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
别人花5个小时的时间去记错题的结果和结论,而你花同样的时间,去梳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其他的错误进行联系。
这样,在下次解决难题之前,别人花5个小时的时间要把所有的错题看完,而你只需要花5分钟的时间。
过一遍被自己忽视的思维方式,那学习效率自然比别人高得多。
总结一下,我们可以花少量时间但大幅提高学习效率,方法就是通过深入研究犯过的错误,暴露总结自己欠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方法,最终有目的地训练提升。
这样,就能事半功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