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给「更好」下个定义?—包子的产品日记「二」

2019-04-05  本文已影响0人  啊_包子_
图片via 包子

想说一下「更好」

我每天都会听到更好这个词语出现很多次,我自己也会经常说,每当这个关键词出现的时候,实话说,我都很想询问,这是在表达感受么还是在对一个产品的走向下定义?
用什么样的衡量标准,可以评价一个东西是更好的?

感受是一个很直观但是不客观的表达,一个人的感受可能有很多层,我们受到的训练也没有专门训练过我们表达感受,可能一件事情背后有很多原因会造成复杂的感受,但是我们能表达出来的只是表层,表层的表达足够支撑我们对一个功能做决定了么?

如果我们把“如果启动速度在快一点,就更好了”转换成,“如果我们可以把启动速度从十秒变成五秒,这样对于用户来说可能产品的体验就更好了,因为等待的时间变少了,而某些用户是很在意时间的”

「更好」的标准,是不是更直观一些?

产品能被孵化和功能模块的产出,在最初的时候应该都有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去解决用户痛点,痛点串起来解决业务场景。如何去衡量我们做的每一个功能对于用户来说是有效的,在最开始,就需要设定一些指标来衡量

理想状态下的业务流程

图片遵循 cc协议

现实状态下的业务流程

图片via 包子

列举一个考试的故事来说,理想状态下,期待的就是考的你全会,但是如果你搞砸了考试,经验老到的老师,会就你不满意ta也不满意的分数,拉着你,语重心长的和你分析

小包啊,这次你看看,以你的文综来说,政治这道大题一共十个拿分的知识点,需要注意abcd四个题型的维度才能拿到满分,但是你看看,a这个知识点你就没注意到,丢分了吧,下次这样的题型多练多注意,争取不丢分,单科能多拿点分,总分就会又高一点

而如果考砸了,拿了卷子回家,你妈只是不满意说,这次考的一般,下次需要在考的更好一点
你是不是也会想问,到底多少分算更好?我数学考的好你怎么不夸?就会看不好的!

换成产品来说,一个产品的体验,没有一个模块是单独被评价的,偏科的产品总体评价也不会特别良好,在整个业务闭环走完后,有没有解决用户问题,解决了,戳中了用户什么痛点,没有解决,问题阻塞在了哪里,应该怎么改进,是需要明确指标的

每个指标的背后,都应该为产品的方向和目标服务

虽然数据指标是最为量化和直观的,但不是提出数据指标就万事大吉,是需要明确定义每个指标的具体意义以及计算方式的,假设一个即时通讯的工具,用户之间的消息量,稳定性(消息收发,登陆,三方集成应用),功能是否能够满足需求场景,拓展性如何,粘度评估等都被划分为指标,那这些都是需要具体指标来衡量的,在和整个团队达成好核心的指标和衡量标准的的共识之后

-需求设计之初,明确方向,设定具体数据收集范围和指标
-开发过程:做好埋点和数据来源,收集记录数据
-上线使用:分析数据,并反馈到产品需求,功能优化和交互设计体验

当(需求+需要数据)-(功能+数据)-(数据+改进)形成一个闭环,是不是在更高一个层级上做到我们表达的「更好」

最后说一下本周感悟,一个楼群要是地基不稳,就算是上面高楼林立,该填的坑早晚也得一个不差的乖乖的填上,但是总是有那么些填坑的时刻,带来新的感受,反正,填坑快乐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