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清风党建研究教育

党员干部要带头纯正家风

2018-06-06  本文已影响115人  清風徐来_9dc6

        家风是根植血脉、润物无声的精神滋养,是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行为习惯,是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品行操守。习主席告诫我们,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犹记林则徐的朴实家风: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财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道理通达深刻,为诸多有志之士所推崇。

  几年前,《我的父亲毛泽东》一书在全国畅销,李敏在文中写到,毛主席定下的“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私;济亲,但不以公济私”待亲三原则和“不要鲜花,不要掌声,夹着尾巴做人,过普通人的生活”家风,时至今日,读来仍让人为之动容、感触良深。

  近日,中纪委《打铁还需自身硬》三集电视纪录片热播,迅速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议。昔日“打虎将”沦为今日“阶下囚”的巨大反差,彰显的正是中国共产党刀口向内整肃“家风”的巨大勇气。

  毛主席定下的家风,在今日看来或许有些不近人情,但毛家子孙清正持家、恪守传承的风骨却让人肃然起敬。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并运用“四种形态”抓正风肃纪的生动实践,则试出了人心向背,鲜明树立起严紧硬实的风向标。

  《礼记·大家》有云: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治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家风于一家而言,不过生活琐事,或不足为外人道;于个人而言,却体现修养,折射品德;于党员干部而言,更连着党性,影响党风政风,是维护“绿色化”政治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

  从古到今,诸葛亮《诫子书》、颜之推《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穿过历史的长河,每一个名垂青史的先贤背后,都有着清正家风的烛照辉映。抗金名将岳飞谨记母训、精忠报国,宋代名臣包拯清正持家、清廉律人,晚清重臣曾国藩和以治家、勤以持家,等等,无不传为千古美谈。

  翻开党栉风沐雨发展壮大的历史画卷,无数革命先辈也将涵养纯正家风作为终生课题。周恩来亲手制定“十条家规”、邓小平反复叮嘱“没有大出息,也要有中出息小出息”、习仲勋教育子女“对人,要做雪中送炭的事情”,李先念明令后辈“不许经商”,这些家风家训,无不体现着老一辈革命家的高洁风骨,对每名党员干部也都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然而,古往今来,因家风不正贻羞世人的事例亦不胜枚举。北宋宰相寇准豪侈一时,子女习其家风,坐吃山空,不二世即贫困潦倒;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荣卖官鬻爵,家庭成员锒铛入狱竟达13人之多,成为夫妻联手、父子上阵、兄弟串通、为非作歹的重大反面典型;还有的身居高位,却弃良知如敝履,视道德如无物,满门上下寡廉鲜耻、蝇蝇苟苟,最终落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凄境地,也给政治生态、社会风气带来极坏的影响。历史反复警醒我们:家风不正,家人子女就易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滑入违法乱纪的泥淖,党员干部也多了一道不法分子“围猎”的“软肋”。

  经营好家庭,维护好家风,涵养好家教,是每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受良好家风熏陶,那么在风险考验关头就站得稳脚跟,在是非名节面前就把得准分寸。从这一点看,培塑好家风显得尤为重要。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党员干部必须永葆坚定清醒的政治定力,自觉树立起清正的家风家规,带头从律已持家治家开始,淡泊名利、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努力做维护核心不忘初心的合格党员。

  当纯正的家风带动党风政风,清朗的政治生态将触手可及。

党员干部要带头纯正家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