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光风霁月、匠心独具的印度莲花庙
烟雨 文/图
(原创)光风霁月、匠心独具的印度莲花庙
看多了印度星罗棋布、金碧辉煌的寺庙,而位于印度新德里东南的莲花庙,则以其光风霁月、匠心独具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莲花庙又名巴哈伊寺,这座由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以其壮观美丽著称,早已成为印度人的骄傲。作为德里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其巧妙设计成为这座寺庙的最大看点,莲花庙以其独特的魅力,多年来,以大海般的胸怀,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慕名而来的游客。
敞开胸怀 拥抱世界
12月的一天,阳光灿烂,我来到心仪已久的莲花庙。
一走进铁栅栏大门,忽觉得豁然开朗,世间的繁杂脏乱一下关在了门外。大门右手旁的铜制栏写着该庙建制的宗旨,“无论何种宗教、种姓都可以来这里祷告、休闲。” 作为一个独立的世界性宗教的巴哈伊信仰并不具有排他性,这是它与其它宗教最大的不同之处。在巴哈伊寺庙,信奉巴哈伊教(又称“大同教”)的教徒可以心平气和地与不同宗教及种族背景的人士静静地坐在一起诚心祈祷、休息。
极目远眺,蓝天白云下,绿油油的草地如同巨大的荷叶衬托出盛开的白莲花。“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人对荷花的描绘立即涌上我的心头。随风摇曳的椰子树,五颜六色的鲜花,整个寺院犹如仙境般宁静优雅。
通往寺庙的是一条宽敞笔直的大道,两边用修剪整齐灌木丛隔开。微风吹拂下,络绎不绝的人们,相约在这里漫步、赏景。明媚的阳光洒在他们的身上,一切显得那么的悠然。其中不乏步履蹒跚的老人,也有襁褓中的幼子,行人轻轻地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草坪几对含情脉脉的恋人尽情地张扬着青春。
路上,不时地有穿着缀着亮片、鲜艳纱丽的女性,如清风吹来,摇曳飘过,成为寒风里的亮点。如此美景,怎能不留下倩影?游人竞相掏出手机、相机,以莲花庙为背景将美好的瞬间定格。
(原创)光风霁月、匠心独具的印度莲花庙
脱鞋、排队,跟随望不到头的人群走向寺庙。来自东西方不同国度的巴哈伊志愿者,他们热情周到地指挥着游客从不同的方向出入寺内,并用很低的声音告知人们,进入寺庙后不能拍照,要保持安静。
踏上红砂石阶,走进白色花瓣下的莲花大厅内,清静凉爽之感扑面而来。与外表一样,室内四周没有任何富丽堂皇的点缀。诺大的寺庙,并无一尊供奉的神灵。乍一看,就如同进了大学的公共教室:室内正前方有一讲台,据说,平时就是在此诵读巴哈伊圣文及经文。一排排大理石为面的条椅上,静静地坐着三三两两的人们,虔诚的人们悄悄地坐下来,或祈祷、或休憩片刻。
坐在冰凉的大理石条椅上,我虽无祈祷,但还是体验到了心静如水。抬头仰望大厅正中,仍是由9片花瓣组成的巨大莲花,庄重朴素。高大明亮的落地窗户外,是绿茵茵的草坪与参天大树。
据介绍,该寺庙是目前全球各地7座哈巴伊庙中最新的一座寺庙,它占地面积26.6公顷,早在1953年就购置土地,经过20余年的筹备, 1980年4月21日起开始动工,于1984年12月24日建成。
整个建筑在体现民族特色的前提下,充分显示出现代化的大气。寺庙从顶尖至地面高度达34.27米,中央大厅座位可容纳1300名人士。在其周围还有办公大楼、会议厅、图书馆及视听中心等配套建筑。值得一提的是,寺庙所需资金均来源于印度及世界各地的巴哈伊信徒捐赠。
德里的莲花庙(巴哈伊寺)起源于伊朗的巴哈伊教,从创立该教151年以来,已成为伊斯兰教系的新宗教。
幻变莲花 设计独特
将寺庙变幻成莲花,令人惊喜地表现出民族性的神韵,到过此地的人们都会被其独特的设计所震撼。
众所周知,莲花,以其清净、圣洁、吉祥,与印度宗教崇拜的精神息息相关。
它外秀慧中,洋溢着勃勃生机,这一丰富的内涵,给予了设计师灵感,以含苞欲放的莲花作为建筑外观,充分表达出了印度的宗教文化气质:莲花分3层花瓣,每层9片,共同组成了27片花瓣,形成了这朵含苞欲放的白莲花。
与德里巴哈伊庙一样,世界各地的其它6座巴哈伊寺,如美国威尔迈、德国的法朗富特等,均设计独特,但其共同特征却都是9边形。提到9这个数字,在教徒的心中,寓意颇深, 9为数字最高之意,它象征着完整、一致和团结。
拾阶而上,可以看到砖红色的莲花基座置身于清冽的水中,原来这又是建筑师的精妙构思:依照莲花在水中生长的特性,在整个建筑的周围,设计了9大清水池,在微风的吹拂下,清水掀起阵阵涟漪,为这朵水中盛开的白莲花,增添了许多灵性与妩媚。
不仅如此,据介绍,除了美观的效果,9大水池还起到了自然冷气系统的作用。这样在炎炎夏日,祈祷大厅内虽无空调设备,但人们只要从外进入,马上就能享受到凉爽舒适,这些充分体现出了设计者法国建筑师法力甫·沙巴的精妙构思。
(原创)光风霁月、匠心独具的印度莲花庙
让人心动的设计,凝聚了印度元素,从整体上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此,他也赢得世人的盛誉。
心中有花 其美如莲
求大同存小异的莲花庙,敞开胸襟拥抱世人,以其独有的魅力和神韵,充分体现了印度的宗教文化。众多的巴哈伊教徒践行着自己的信仰,在巴哈伊寺庙的配套机构,如在孤儿院、医院、图书馆、学校都有教徒们照顾无助百姓忙碌的身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頣的《爱莲说》,让多少世人赞叹不已,也成为有骨气文人在尘世中保持洁身自好情操的最好诠释。
凝神望着庄重宁静的莲花庙,看着巴哈伊教徒志愿者们辛勤的工作着,忽然我对周敦頣笔下的莲花有了新的理解。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已不能仅仅只保持自己的一块心灵净土。虽然作为巴哈伊教的信徒,对他们来讲,只有通过祷告和服务大众,巴哈伊崇拜的意义才算是圆满的。但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讲,一花一世界,大爱无疆,守望相助,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应该是我们每个人所应尽的责任吧。
从莲花庙走出列队的小学生,童真的脸上露着甜美的微笑,这一瞬间,我深深地被迷住了。
(原创)光风霁月、匠心独具的印度莲花庙
这笑容,多么灿烂,呵,这是世界未来和平的希望,在印度这个教派林立的国度,我们多么希望看到美丽莲花在和谐之中借力绽放,人们在圣洁莲花的庇护下,从此远离教派的不断纷争……
无意苦争春 喜欢就好,原创不易,请勿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