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自己:如何超越与生俱来的弱点》

我们为什么总对自己不满意?

2022-08-05  本文已影响0人  兰纳

今天看了《认同自己:如何超越与生俱来的弱点》

作者一开始着重描述了低自尊者的主要心理表现,我对号入座,发现几乎每一条都和我相似,后半部分,作者给出了一些建议。

第一条——接受。

接纳是改善的前提,首先得接受自己的弱点,而不是一上来就想着怎么克服。比如,我对自己的某方面不自信,首先得接受自己不自信的这个事实,而不是竭力去遮掩。

长久以来,我发现我总是不自觉地在掩盖自己的“不自信”,明明不自信却强装很自信的样子,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好好武装自己。内心状态和表现出来的不一致,常常口不对心,因此过于拧巴,也容易情绪化。

对于低自尊者来说,“接受”这件事本身就很困难,意味着我要接纳自己有某个弱点,让某个弱点曝露在阳光下对于低自尊者很残忍,就好像让一个完美主义者背着一个有瑕疵的背包出门,她会浑身不自在。

而真正有自信的人不会这样。我有个同事,性格外向,讲话从不加以掩饰,有时说到和数字打交道的工作,她经常会说,“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数学本来就很差。”而这种公开说自己某方面差劲的行为,我认为恰恰是自信的表现。

有一次我手动双面打印了一份文件,后来双面颠倒了,我便告诉对方,不好意思,本来想双面打,却失败了,哈哈。换做以前,我肯定会闷不吭声,就这么蒙混过去,但是这样直接说出来的感觉,就好像心中的小焦虑随着话语抒发了出来。

前阵子看完了《被讨厌的勇气》,这是一本“看完以后真的能获得勇气”的书,我好像像以前那样过度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了,也能更坦诚自然地说出心里话。但即使别人的评价对我的影响逐渐淡化,几十年来深深扎根于思想深处的自我评价仍然根深蒂固,难以改变,他们盘根错节占据着我的思想,仿佛根植于每个细胞,与我的思想融为一体,看再多的书,那些自己脑补的自我否定也不曾消散。

原来外界对我们的评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外界评价也许能摧毁一个人,但更致命的是我们的自我评价,可能会更彻底地摧毁我们自己。

我的不自信大部分也源于下意识地否定自己和怀疑自己。当面对新挑战,第一反应就是我不可能做好,因为以往的失败经验时时刻刻在告诉我我有多差,连别人轻松完成的任务我也会搞砸。

事实并非如此。有一次,老师让我负责一个课程,我的脑海里第一浮现的就是“不行不行,我肯定不行……”我也这样回复了老师,但老师再三坚持,他以前教过我,我特别尊敬他,在他的不断鼓励下,我硬着头皮答应了。课程前期我做了大量调研,花了很多时间精心设计和准备,最后课程反馈非常好。事实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勤能补拙,只要我肯花功夫,我也能出色地完成挑战。

自那以后,我的自信好像回复了一些。所以,与其去追溯“自我否定”的根源,追溯那些无法挽回的伤痕,不如通过一次次的自我肯定去覆盖,通过一次次小成功去激励,慢慢重新建立起自信。

不止一次在心理学文章或者书籍中得到这样的启示——几乎所有心理问题都与低自尊有关。这句话也出现在《认同自己》一书中。

自从开始分析自己的性格特质,开设了《兰纳的性格特写》文集后,算是成功跨出了“接受自己”的第一步,至少我开始发掘自己性格中存在的弱点,并敢于公开谈论了。我想真正跨出这一步,试着接受自己的弱点,或许等到哪一天,我能像同事那样云淡风轻地谈论自己的弱点,就是我超越弱点的时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