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8

2020-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蔡斌007

传说老子十五岁的时候就拜了一位叫常枞的人为师,后来老师病重,老子去探望,还忘不了讨教学问,于是,他们留下了这样一段对话:

老子说:“老师,您病的这么重,还有什么遗教可以告诉弟子吗?”

常枞说:“你就算不问,我也有一些话要告诉你。”然后张开嘴让老子往里看,问:“我的舌头在吗?”

老子回答:“在啊。”

常枞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

老子回答:“早就掉光了!”

常枞再问:“你明白我想告诉你什么吗?”

老子说:“舌头之所以存在,不就是因为它柔软吗?牙齿之所以掉光了,不就是因为它刚硬吗?”

常枞听了很欣慰地说:“噫!天下的事理已尽在其中了,我没什么可以再教你的了!”

老子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柔弱胜刚强”,在老子看来,这既是万事万物的规律,又是为人处事的准则。至于老子的认知,是不是像传说中那样学于常枞,就不得而知了。

古人通过对万物活动的观察,来了解自然规律,在人类和草木的生存现象中,人们很容易发现,成长的东西都是软弱的状态,而死亡的东西都是坚硬的状态,以“舌存齿亡”的现象来说明“柔弱胜刚强”,反而显得有些局限。

“出生入死”这个成语也出自老子,后人把它曲解为不顾个人安危的奋斗精神,但其实,老子的本意是说,生与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出娘胎”开始、到“埋入土”结束。

纵观人的生命全程,你会发现,新生的婴儿柔若无骨,而濒死的老人四肢僵硬,这说明柔软代表着生命活力,僵硬则意味着趋近死亡。

所以保持身体和器官的柔软,亦是健康之道,民间所说的“筋长一寸,寿长十年”并非没有道理,动脉硬化、肝硬化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事物发展都是由小到大,新生事物看上去弱小柔软,但生命力旺盛;而成熟事物看起来壮大坚硬,其实却容易折损。

比如一颗刚钻出泥土的小树苗,它还没有成形,很容易根据环境来改变自己的姿态,也可以毫无压力地在夹缝中生存;

等小树苗长成大树,风摧之根不动,雨淋之腰不弯,身段不再柔软时,反而容易被狂风吹倒,也容易引来砍伐。

“柔弱胜刚强”不仅是自然界的规律,社会上这样的例子也无处不在。

2006年央视《赢在中国》有一期节目,请来了慧聪网的创始人当嘉宾,节目现场,有一名观众表示不看好慧聪网,更看好阿里巴巴。

当时慧聪网在香港上市不久,这位创始人也被誉为中国电商教父,听到观众的否定,他反驳说:“我已经这么成功了,你都不相信我….”

短短的几句话就用了三次“我已经这么成功了!”

三句话不离“我已经这么成功”,这是多么自信的刚硬啊!但“兵强则灭,木强则折”,这种刚硬,恰恰是衰落的前兆。

所以谦卑的心态,是能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