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交互设计@产品路,让生活触发思考UI/交互设计规范

读书笔记:《交互设计: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

2017-03-14  本文已影响214人  Shyanne_Z

设计在传统意义上一般被理解为造物,也就是对物的设计。交互设计则不同,是在创造“行为”,它也需要物,但只是把物当作实现行为的媒介。交互设计改变了以往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空间设计中以物为对象的传统,直接把人类的行为作为设计对象。在交互行为过程里,器物包括软硬件只是实现行为的媒介、工具或手段。交互设计师更多地关注经过设计的、合理的用户体验,而不是简单的产品功能。这样,消费者获得的不只是单一的产品,而是以产品作为媒介的一个完整的服务平台。

产品设计与交互设计的对比

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Richard Buchanan教授就清晰地把交互设计的对象定义为行为,“creating and supporting human activities through the mediating influence of products”(通过产品的媒介作用来创造和支持人的行为)。交互(interaction)是因为有了“动作”(action)和相应的“反馈”(reaction)才形成了一个回合的交互行为。这里的动作一般是指有意识的行为,当然也就有了执行动作的人、行为的目的、实现动作的手段或工具(可以是软硬件,也可能是身体的某个部位,甚至可能是外在的环境媒介)、行为发生的场景。

暂且把人、动作、工具或媒介、目的、和场景界定为交互设计的基本元素或行为五要素。如果说,通过改变材料、色彩、结构或功能可以获得一个新的工业产品的概念,那么一个新的交互设计概念则往往需要从重新确定参与者、定位行为动机、规划行为过程、谋求新的手段、营造新的场景和环境等角度来入手。

交互行为的五要素

当设计师需要把人、动作、工具或媒介、目的和场景等五要素合理地整合到一起,去完成一个任务并使用户获得良好体验感受的时候,他所遵循的逻辑规律一定有别于产品设计师,后者考虑的主要是如何合理地运用结构、材料和色彩等物理属性去实现产品的某项功能。交互设计师应该更多地关注经过设计的、合理的用户体验,而不是简单的产品物理属性。

如果把“合理组织行为作为决策依据”称之为“行为逻辑”,那么,“强调物的自身属性合理配置的决策依据”则可称之为“物理逻辑”。从前面对比分析的物理逻辑和行为逻辑来划分,界面还可以分为功能型用户界面和行为型用户界面。前者用物理逻辑组织界面,以满足功能实现为主要目的;后者则强调用户体验,用行为逻辑来组织界面。

以新浪和必应的首页作为分析案例:

新浪首页

行为型用户界面:为了组织复杂的信息,新浪主页使用了类似“LATCH(位置Location、字母Alphabet、时间Time、分类Category、层级Hierarchy)方法”、信息组织方法中的分类法(顶部和左侧的信息或服务板块)、层级划分(正中的专栏和右侧的新闻)和按时间顺序排列。当然了,这些还不是新浪主页信息组织的所有方法。作为九十年代后期起步的门户网站,为了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精心组织信息和相应的服务成为了新浪主要的任务。在这里信息的组织(比如说LATCH方法的运用)和展现(排版、视觉呈现等)类似于传统的实体产品设计中对产品功能、结构、造型、材料、色彩的优化组合,因为设计师相信经过合理组织的信息和服务是新浪为互联网用户服务的基础。

必应首页

行为型用户界面:接下来看必应网站,主页的设计则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思路,中心位置“搜索”醒目的入口显然是来到该网站的用户的典型行为。来到必应的人肯定是为了搜索某个事物。在这里,用户的行为成为了设计的对象主体,各种用户的不同行为通过用户研究以典型用户行为呈现在主页上,最大限度地契合了主流用户可能的、理想的行为路径。

最后,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Shyanne,O(∩_∩)O哈哈~

扫一扫,扫一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