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焉而得

「思焉」经济学里的“成本”有什么用?

2018-06-29  本文已影响0人  比卡丘之梦

最近遇到一本书,关于经济学史的,讲真读起来很累,渐渐失了读下去的热情。后来翻到一本和资本投资有关的网络小说,便想着曲线救国也是个自救之道,便干脆沉下心来读上一读。没成想,这一读便读出了不少子丑寅卯来。当然,重要的不是这本商战小说里究竟告诉了我资本投资是怎么回事、股权大战是如何的血雨腥风、庄家和散户是如何的相爱相杀……反倒是给我指了一条啃下那些太过专业的经济学书籍的康庄大道来。

至于,阅读的理由是没有的。在我的认知里,最可怕的不是无知,而是无知而不自知却自以为知。

“知道”二字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代表了结果的名词。是动词时,犹如爬山,你爬得越高,看到的风景越远,发现自己不知道的圈子越大。等到你登上了峰顶之后,那时候就是名词了,认知圈越大,未知圈便更大。

于是,你就有了空杯心态,去持续探索,更能以一种敬畏之心去礼敬未知。阅读亦是求知,也如同爬山一般,我敬畏那巍峨高山,也因此,当我身在此山中,我也敬畏自己。

回到题目来,硬啃过分专业的经济学是徒劳无功的,但这次算是捡到宝了,可以好好学习学习。也趁机写写学习笔记,再加一些独立的思考,修炼一下,看看能否达到武学里的初级阶段——初窥门径。

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合起来应该是一座大山脉了。我现在是看山是山,所以不谈山,谈山上的花草树木、虫蚁鸟兽和飞沙走石,理论上来说,算是微观经济学吧。

机会成本,就是你每做出一样选择的时候,所放弃的其他选择的机会,当然这些机会应该是你必然可选的,而机会成本便是所有被放弃的必然可选之中代价最高的一个。

比如我去看电视,我看了两个小时,如果我用这两个小时去开滴滴,那么我可以赚到100元,这100元是我的机会成本;但是我发现我用这两个小时帮某家企业写两篇软文,我大概可以赚到1000元,那么我的机会成本应该是1000元了。那如果我用这两个小时去淘古董,可以赚20万,这算不算我的机会成本呢?答案是不能算,因为我压根儿不懂什么古董,更不知道去哪里淘,这不是必然可选的。

最后我选择了出去开滴滴,我放弃了1000元的机会成本。结果事与愿违,我晃了一个小时,什么也没接到。我在想,我已经晃悠了一个小时了,这一个小时,已经成了我的沉没成本,如果我继续坚持而最后还是没接到单,那么结果就是我的沉没成本成了两个小时。这个时候我如果马上回家码字,那么我还能赚500块。这时候,如果继续坚持,那么我的机会成本变成了500元,你看,机会成本在每次选择中都会存在,且不尽相同。

沉没成本,属于无可挽回也无法补救的成本,我选择半途而废,回家码字。

就在我准备回家的时候,我接到一个电话,是送一份材料。时间很急,要马上送,来回车程刚好一小时。我如果选择自己送,那么今天的这两个小时基本上是废了,而如果我不送,那么我可以让跑腿送,跑腿可能会慢一些,但这样做,我的机会成本会低很多,于是我选择了跑腿。在送货的时效性上,我显然具备绝对的优势,但是我的机会成本却很高,而跑腿明显具备比较优势(时效性没我强但机会成本比我低)甚至于说,这是他的收益。

比较优势其实就是机会成本比较低所带来的优势。

于是,我开始联系跑腿。我用数据流量百度了跑腿的电话,然后给跑腿打了个电话让他来收货,最后我支付了60块钱。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我的交易成本,包括流量、电话费和跑腿费。

在我等跑腿的时候,我想到我还有几份资料也要送过去,于是我就把后面好几天的资料打包好,最后让跑腿一次性送出去,这样子我就省了好几个类似的交易成本。我原本要送的那份资料的成本是就是上述表示的交易成本,而我后面多出来的那几份资料,则几乎不存在成本,因为没有超重。这里每多一份资料的成本就是我的边际成本,我的边际成本等于零。假如是快递,因为增加的资料超重了,那么我最后超重的那份材料的边际成本就是需要额外支付的超重费用。

最后,我终于可以安心地码字并说说这些个成本在生活中有什么用了。

机会成本对我们最大的教导就是选择最优,当然是尽量做到最优。而沉没成本告诉我们,一旦发现一件事情坚持下去毫无意义,就要立刻中断,半途而废也可以是一种最优选择。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沉没成本。

破釜沉舟,将自己逼到不得已而为之的境地时,你所能展现出来的潜力应该会让你大吃一惊,比如你提前消费了一辆车,那么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你赚钱的劲儿一定比现在大。

京东的plus会员,一年年费是一百四十多元,你可以享受到免邮和京豆补贴,当你购买了会员之后,你就会开始疯狂购物,目的在于弥补已经花掉了的那一百四十几块钱的会员费(京东为您量身定制的沉没成本)。机智的京东还把你购买了会员之后,总共消费优惠的金额也计算出来给你,简直是让你欲罢不能的节奏。

谈到京东,其实,电商的最大作用就是降低了我们的交易成本。而一家企业内部也是存在交易成本的,比如部门之间的沟通,决策层到执行层的衔接以及其他看不见的成本都算是一家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也是所谓的内耗。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恰恰能起到降低组织内部沟通上的交易成本。

京东在构建物流体系的时候,刘强东亲赴一线,因为授权太少,最后很多人但凡有问题,干脆就都来请示,让刘强东郁闷不已。刘强东压抑了员工们的比较优势。后来,刘强东选择离开一段时间,躲在海外遥控,这才慢慢的让那些人自己做决策,真正将权力下放,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比较优势。在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事情上,学会授权是个很值得学习的管理之道,上面就是例子。而在具备比较优势上的,直接进入。比如在摩拜单车无法顾及的三线城市,一些共享单车的公司便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展开阻击,事实证明还是很有效。然后,不断地降低自己的比较优势,就是步步高升的最好标志了。

至于边际成本,我觉得前面的使用例子已经很清楚了。

努力发现让边际成本为零的业态,那么,改变世界的钥匙就在你手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