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撰稿创作圈简书电影院大学生世界

南昌大学事件:现实版“嘉年华”,你是社会的“边缘人”吗?

2017-12-24  本文已影响2人  ff20b613e38b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长期性侵女学生”事件,因毕业生的勇敢举报和社会舆论而得到了应有的处理。

这件事情虽然过去了,但随着各项证据的曝光,究其发展,却令人寒心。

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周斌以增长知识为由,创建“师门”,借机和漂亮女生接触,并进行猥亵、性侵。

这本身就是令人不齿的事情,而当受害女生向国学院院长程水金反映时,对方却称”不要让事态发展,对你对国学院都不好“、”你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

这不禁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在国内大受褒奖的影片——《嘉年华》

其实,影片里围绕”两个小女孩被性侵“事件发生的一切,就是南昌大学事件的艺术化缩影。

唯一不同的是,在”昌大“事件中,处于边缘人状态的是在社会上德高望重的国学院院长,而在《嘉年华》里,徘徊在边缘人身份的却是未成年的打工女孩小米。

如果说,小米是为生活迫不得已,为了不丢掉工作,才向警察说谎,我们大可以用”穷则独善其身“去为她辩解,况且到最后,她也已经有所改变。

但同样的道理,在”昌大“事件里,却仿佛说不通,按理说,他应该秉持”达则兼济天下“的公道之心,但现实却是,为了不惹麻烦,他选择睁只眼闭只眼。

很多电影习惯采取给你希望的方式,而不是一味地否定,让人陷入无边的纠结和绝望。

譬如韩国同样题材的电影《熔炉》,影片结尾说”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能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看起来很振奋人心,但确实改变不了最终的社会现实,改变不了权势钱财的交易,改变不了官官相护的局面,熄灭不了邪恶的源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看似正能量的启示录,更像是隐藏在希望之中的无望和无奈,以及一种心理暗示和自我安慰。

比起《熔炉》的中庸态度和《嘉年华》的积极暗示,电影《盲山》则是一种痛苦的循环和刺痛的撕裂。

它讲的是一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被卖到深山里,她宁死不从,想尽办法逃出去,却又被一次次地抓回来暴打。

身边的人都劝她不要反抗,好好过日子,她却不甘,直到最后她的父亲找来,她失去了警察这根最后的救命稻草,在恍惚中,她拿刀砍死了丈夫,结束了这一切。

那一刻,她如释重负。

这部电影,比前两部都沉重的多,因为你几乎感觉不到一丁点的温暖和怜悯。

它将最残酷的现实用血淋淋的结局凸显出来,最丑陋的嘴脸,都环绕在你身边。冷漠的村民、怕事的警察,都助长了罪恶的气焰。

总有法律够不到的地方,总有坏人逃得脱的方法,总有像你像我像他一样的边缘人。

即使不说这些性质特殊的案件,单从冯小刚导演的《芳华》来看,除了让我们感受到文工团的历史和青春,也会在心里默默形成边缘人的概念。

不知为何,在影片中我很喜欢”穗子“这个角色。

她不是霸凌的对象,也不是悲剧的制造者,但却自始至终不曾反抗,不曾显示出自己的态度,任由事件发展。

也许有人说我该讨厌她,但实际上,她就是我,甚至我们,我如何去讨厌?

我相信在心底,她也是个正直善良的女子,但这种善良,被类化掉了,说”不“,她就是不合群,就会像何小萍和刘峰一样被隔离,这是她所不希望的,因此只能将真实想法隐藏。

你是社会的边缘人吗?

这是一个,有时候连自己都无法得到正确答案的命题。

我曾经问一个法学专业的朋友,如果让你帮坏人打官司,你会吗?她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

也许,这个职业的本质,就不是维护正义,就如同,我们的仗义相助,有时候,也不是为了所谓的公平正义。

从小到大,我们得到的教育都是,你一定要离危险的地方远远的,不要自找麻烦。

面对也许会成为威胁的事情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自然而然变成了避之大吉和明哲保身,这本没有错,但最让人担心的是,结局不如我们所预想到的,那时候,就为时已晚了。

作者简介:荼蘼,学生党一枚,坐标荆楚大地,腹黑天蝎,偏爱致郁以治愈。文风多变,可文艺可调侃,可以一本正经地讲道理,也可以胡说八道地写故事。喜欢旅行读书,也喜欢聊天撸剧。希望我的文字,能够走进你的内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