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职人转官
绍兴年间,王浚明以右奉直大夫的散阶带着直秘阁的馆职,请求升迁,吏部拟提拔为朝议大夫。当时宰相认为既然王浚明带职,那么朝议大夫和奉直大夫品级相同,所以破格提拔他为中奉大夫。之后曾慥也按照这个模式升迁。绍兴末年,向伯奋如此提拔,之后续觱也是同样。
门下、中书省有人说,不应当连升三级,从此这个位置升迁只得朝议大夫。
我考据之前的规矩,新官职没有推行时,以郎中阶升任少卿的,如果有出身(进士等),可得太常寺少卿;无出身,只得司农寺少卿,继续升迁可达到光禄寺少卿,就是现在的奉直大夫、朝议大夫。从少卿升迁为大卿、监的,如果有出身,可得光禄寺卿;无出身,要历任司农寺卿、少府监监、卫尉寺卿,然后到达光禄寺卿。如果带职,那么只要升迁到司农寺少卿以上的等级可以直接授予光禄寺卿,不用经历中间的等级,以至于有连升五级的人。
这样看来,王浚明等人连升三级其实也不算什么了,从前馆职是不轻易授人的,所以恩典与一般官员不同。
从承务郎至奉议词人只经历三次转官,但带职者与其他人一样要进行六次升阶,这是朝廷的失误。
如此看来,“直秘阁”之类的馆职简直外挂,确保被授予的人就算熬资历都能熬到中高级官僚的地位。
容斋随笔·随笔卷六·带职人转官
绍兴中,王浚明以右奉直大夫直秘阁,乞磨勘,吏部拟朝议大夫。时相以为既带职,则朝议、奉直为一等,遂超转中奉。其后曾慥踵之。绍兴末,向伯奋亦用此,继而续觱复然。后省有言,不应蓦三级,自是但得朝议。予按故事,官制未行时,前行郎中迁少卿,有出身,得太常;无出身,司农;继转光禄,即今奉直、朝议也。自少卿迁大卿、监,有出身,得光禄卿;无出身,历司农卿、少府监、卫尉卿,然后至光禄。若带职,则自少农以上径得光禄,不涉馀级,至有超五资者。然则浚明等不为过,盖昔日职名不轻与人,故恩典亦异。又自承务郎至奉议词人,但三转,而带职者乃与馀人同作六阶不小异,乃有司之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