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为什么说一万小时理论是错误的—精读《刻意练习之序言》

2017-03-21  本文已影响121人  让你学以致用

我们曾以为学习一项技能,只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达到炉火纯青就以为彻底的掌握了这项技能,可真的是这样么?

《异类》格拉德威尔丝提出了一万小时的结论,看起来似乎很正确可实际上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推翻

1.学习不同技能的时间与练习时间是不存在一万小时这个分界线的。

例如:最杰出的小提琴手平均只训练了7401个小时。

2.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呈正比。

我们往往以为我们没有成功是因为练习时间不够,可实际上是因为天赋不够,刻意训练只可以让一个普通人达到80分,想要成功的话还是需要天赋。

3.练习的成果并不与时间呈正相关

例如,我们没有学会如何学习和看书,就会陷入到低水平努力的陷阱当中,即使进行了很多的努力可成果并不突出。

4.格拉德威尔丝认为一万小时就可以成为专家,而这也是不确定的,成为专家的时间往往会随着不同的专业技能领域而变化,

就像是国际象棋手和专业小提琴手一样。

所以可以推断出一万小时的理论是错误的,而真正有效的练习是进行刻意练习,因为刻意练习的本质是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让一个人成为专家的重要能力,长时记忆可以改变我们大脑中的某些神经布线,可以让我们对某个技能的使用和理解更进一步。

该如何培养呢?

1.培养时目标要适中

2.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有反馈,可以找导师或者结果可以测量

3.数量要多,要有足够的次数进行练习

4.要有观察力能纠正自己的错误。

而在进行长时记忆的锻炼过程中,有三个要点要注意一下

1.在储运该领域的信息时可以给信息进行精确的加工,赋予其意义,可以更容易的提取。
2.建立模型,也就是套路…
3.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构建心理表征更容易进行提取。

而刻意练习在认知复杂度较高的情况下,单干就不行了,需要加入学习共同体一起努力,在学习共同体中可以学习到隐性知识,而隐性知识是很重要的。

之所以有认知复杂度高和认知复杂度低的事情就是因为隐性知识多少比重不同。

你有可能会问,认知复杂度是什么?

书中的原话是这个样子是指你建构“客观”世界的能力。

认知复杂度高的人具有高度复杂化的思维能力,更善于同时使用互补与互不相容的概念来理解客观世界。真实世界中,黑白对错并非截然分明。

仍然是西蒙,他认为人的“有限理性”体现在学习中就是“情境理性”——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

[我的理解是]

根据他的定义建够“客观”世界的能力,而客观世界不是线形的,这便会涉及到很多问题,所以应该要把问题考虑周全。

同时世界不是由非黑既白构成的,还存有灰度,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个合适的点,而一流的智慧是头脑中存有互相矛盾的一对观点,还能正常行动。

所以我认为,认知复杂度高的人考虑问题周全同时还可以从互相矛盾中找到一个合适的点。

而学习隐性知识需要在情景中学习,否则你就学不到知识,这点我很有感触,为什么要和牛人在一起,就是要学习牛人他自己都说不出来的隐性知识,

在情景中学习有四个要点

1.找到学习同伴

2.将隐性知识(策略)显性化

3.模仿榜样,大概说的是心理表征吧

4.培养多样性,要学会更广阔的使用技能,

例如,裁缝出师并不是已经练习了1万小时,而是能够缝制出足够好的衣服。

总结:耐心地、谦虚地保持大时间周期的刻意练习。

和我有什么关系?

1.找到同频的伙伴和导师来学习新的技能

2.练习时要建立一个标准要有目的的练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