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功利社会,我们还能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吗?

2020-02-08  本文已影响0人  西安古西楼

​花两个下午的闲暇时光就能读完朱光潜先生的《谈美》,容量也不过是一本小册子大小,却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里,朱光潜老先生总是诙谐地引证,语言也易懂,一气读下来丝毫不会让人感觉困顿。

许多灵光闪烁的观点恰似散落各处的珍珠,于不经意拾到一颗便欣喜异常。

不一定非得要通过这本小书去很严谨地探求“美的概念”或者“美的构成”,就算为百无聊赖的生活增添一丝冬日情趣也是极美妙的。

艺术的能事不仅见于知所取,尤其见于知所舍。

正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

王徽之居山阴,有一天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忽然想起他的朋友戴逵,便乘小舟到剡溪去拜访他,刚到门口便把船划回去。

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我见过一个擅长摄影的老师,一个平常之景在他的镜头下也能显现出不同寻常的美。为什么?

善于取舍,在构图的时候,善于把不必要的舍去,合口味的留下。

善于生活者对于世间的一切,也拿艺术的口味去评判它,合于艺术口味者则毫毛可以变成泰山,不合于艺术口味者泰山也可变成毫毛。

翻开书看前几个章节,在解释何为美之前,孟实先生先解释何不为美。

我们常人对美有很多误解,“徘徊于美感与快感之间,考据批评与欣赏之间,自然美与艺术美之间,时常自己冲突,自己烦恼,而不知道怎样去解那连环”,以及如何把握写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主观与客观,孟实先生都一一做了详细的说明,最后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这一过程需要集中全身心投入才能感受到。

什么才是美呢?

我们看到一片秀丽的山水,会感叹:“好美!”

我们看到一副油画《蒙娜丽莎》,会感动:“好美!”

我们看到一个青春艳丽的少女,会激动地称赞:“好美!”

我们看到一道精心烹制的佳肴,味蕾全开,会迫不及待地夸奖:“好美!”

这种种的美,是一样的吗?

英国学者罗斯金曾很坦白地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而我们也常常称赞一位姑娘,身材漂亮得就像一座雕像。那么是活生生的姑娘美,还是希腊女神雕像美?

朱光潜说,端看你在欣赏姑娘和女神雕像时所用到的感官了。如果姑娘让你想去恋爱,或秀色可餐,那么希腊女神雕像更美。因为,真正的美,是脱离了现实欲望的单独存在。

因此,山水是美,油画是美,少女和佳肴则是你的欲望,是快感。

在《谈美》中,朱光潜把抽象的“美”的定义,用简单的例子轻松讲解,“美”也就不再是阳春白雪,而是“飞入了寻常人家”。

所谓“真善美”都是人自己定下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来就有的特质。“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

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吃饱穿暖已不成问题,科技的发展也是月新日益,然而精神方面出问题的人却越来越多。这是在美感上有了缺失。

人为了生存而做的活动,叫有所为,比如打工赚钱,写文卖钱,制作跨年演讲吸引粉丝用知识赚钱,这些活动是有目的的,在这些为了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的奴隶,是不自由的,因此会对人的心灵产生压力,造成人在精神上的困乏。

而美,就是人类为自己找到的一片精神净土,在这个世界里,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可以什么都不做,也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比如静静地欣赏一片落叶的凋零,或者把它拍下来做成屏保,又或者把它收集起来堆成一座落叶山,再或者拿一片落叶做成书签。这些活动,是无所为而为,也是对生活毫无价值的行为,也只有在这样的活动中,美才体现出它最有价值的一面。

世间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

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

愿你在这功利的社会,仍保有发现美的眼睛。

古西楼书之道一“养品味”相关读物


-关于作者-

十三安,非虚构写作爱好者,新闻学在读。

监制:西楼

编辑:十三安

图片:来自网络

在古西楼书屋『读书、喝茶、沙龙、发呆』

读创生活之美|古西楼24h书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