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行为心理学

《比赛中的行为经济学》,那些球场上被你误解的现象

2018-08-22  本文已影响11人  蛋壳小花生


1、主场优势的原因

今年俄罗斯世界杯,东道主俄罗斯队在赛前不被看好,没有超级明星球星的情况下,奇迹般的进入了八强,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

这样的主场优势在比赛中可以说是非常的常见,我们平时讨论赛况,预测输赢的时候也都会把主场当做非常大的一个优势,那么主场优势存在么?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托拜厄斯·莫斯科维茨,把行为经济学应用到赛场的先驱者,和美国著名体育记者乔恩·沃特海姆一起研究了各大体育赛事,为这类体育赛事里面的现象做了行为经济学上的解读。

首先,经过作者针对成千上百欧冠、世界杯、各大甲级联赛的数据统计,主场优势的确存在。

而我们觉得的最常见的解释有四种,一是主队在主场观众支持下状态更好,二是主队不需要赶路,体力更有优势,三是主队对天气和环境更熟悉,发挥好,四是主队的赛程安排更有利。

莫斯科维茨教授针对这四种一一做了反驳,因为他们都经不起推敲,首先主场观众的呐喊对于球员的影响,真的能够让他们的竞技状态更好么?

事实上,教授针对过去20年23000多场NBA比赛的罚篮成功率进行统计,发现主客场的成功率都在75.9%左右,其他的运动情况也是类似,主场观众并没有真正的帮助到主队。

而赶路消耗体力和天气环境因素那就更不用说了,欧洲足球同城德比的现象比比皆是,根本不存在距离问题,而赛程的问题则只针对像NBA,足球这种运动,而且连续两天比赛的情况下才会有所影响,但是这毕竟是个例,而主场效应则是普遍存在的规律。

那么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教授在书里给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答案:裁判因素。裁判在赛场上给予了主队和客队区别的待遇,导致了主场优势。

比如书里调查了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750场比赛,最后发现当主队领先的时候,裁判判定的伤停补时长度平均为2分钟,方便主队保持优势,但是反过来如果主队落后的时候,裁判给予的伤停补时长度就会延长到平均4分钟,方便主队追平比分。

再比如在NBA赛场里面,主队在每场比赛里平均能够多得到1-1.5个发球,在NHL冰球赛场,主队受到的判罚要少20%。

而更有意思的是,当很多比赛进入了视频回放和申诉机制以后,主队优势呈现出的胜率明显下降了。

那么就奇怪了,为什么裁判会偏向主队呢?是接受贿赂么?当然不可能,一两个例子可能是贿赂,但是这种波及所有赛事,覆盖全世界的现象,那么肯定是有特殊的原因了。

在书里,作者用从众效应来解释了这个现象,也就是说主场观众和现场的氛围对裁判的潜意识产生了影响。

裁判的工作压力非常大,节奏也非常快,需要在高速激烈的对抗中做出快速判断,而这时候一点点影响就容易对判断做出影响。

这就是主场效应对裁判产生的影响,在面对复杂、不确定的模糊情况时,裁判会不由自主的做出有利于主队的判决。

这才是主场优势的核心原因。

作者还特意做了一次统计,当观众少的时候,主队胜率为57%,当观众人数很多的时候,胜率提高到了惊人的78%。

2、热球效应/冰封时刻

如果一个人掷硬币,连续7次都是正面,那么第八次是正面的概率是多少?

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当然还是1/2,掷硬币是随机事件么。

但是如果放到体育赛事里面呢?当一个篮球运动员连续投篮命中的时候,下一次命中的概率是多少?

大部分人,包括观众,包括队友都会觉得他命中的概率会更高。

这就是球场上非常出名的热球效应,甚至在比赛中,教练们为了防止对方球员的热球效应,专门设计了冰封时刻战术,就是当发现对方命中率很高的时候,立马暂停比赛,让对方降降温。

康奈尔大学的三位行为心理学家曾经采访过球迷,当球员连续三个进球命中的时候,92%的人认为下一个球投中的机会更大。

那么问题来了,热球效应存在么?如果不存在,为什么这么多人对它深信不疑呢?

事实就是不存在,对于这个现象,已经都很多行为心理学家,调查了NBA、足球的上千场比赛数据,甚至组织了专门的实验,都没有发现热球效应的任何证据。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对它深信不疑呢?

因为我们人类总是喜欢总结规律,不喜欢随机性。概率问题和随机问题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一件事情。

当人口数量足够多,历史的跨度足够长的时候,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不奇怪,因为他存在于概率允许范围以内,但是我们人类总是习惯为这些事情寻找因果关系。

比如回到抛硬币这件事情上,有一个教授找了十几个学生连续抛200次硬币,并把他们的结果记录下来,然后说我不管你们有没有真的抛过200次,我只要结果。

但是教授最后一眼就能看出谁真的抛了,谁在作假。

因为作假的人给的结果一般都是正正反反正反反反反正正在,同样的结果不会超过5次连续,但是对于200次的次数来说,连续出现6次同样结果的概率有76%。

如果次数提高到1000次,那么连续出现10次同样结果的概率有96%。

什么概念呢?也就说在1000次的重复实验中,你会发现连续十次都出现了正面,你就会觉得这是奇迹啊。

热手效应也是如此,在如此频繁的比赛,如此数量的投球中,连续投中5次以上的概率是很高的,是正常概率内的日常操作。

但是球员们、教练们,甚至于观众们都会给这个现象去寻找一个原因。

这就是热手效应的来源。

3、防守与团队的作用

乔丹是NBA里面曾经的传奇,当年的芝加哥公牛队的风头可以说一时无二。

每一次比赛胜利的时候,记者采访乔丹,他都会说,我们赢是因为防守,我们是防守球队。

其实,在球场上,不管篮球还是足球,教练和运动员甚至球迷都喜欢把“夺冠靠防守”这句话挂在嘴边,就像赛场上的必胜策略一样。

但是这句话真的有科学依据么?如果没有,那么大家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从NBA的数据入手,如果按照赛季的平均得分来衡量一只球队的进攻能力,反过来用失分来衡量防守。

书里通过1947-2010的历年NBA季后赛作为样本进行了分析,发现如果一直球队的防守能力强,那么胜率是54.4%,如果进攻能力强,那么胜率是54.8%。

同样的做主还找了NFL橄榄球联赛的将近10000场比赛数据,最后得出的结果差不多,防守强的胜率是66.5%,而进攻强的胜率为67.4%。

也就说,数据并不支持“夺冠靠防守”这句名言。那又是为什么大家都这么说呢?

作者又给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这是为了激励球队里面的防守队员。

因为对于进攻球员来说,只要进球,鲜花掌声和赞扬就会如期而至,对球队的贡献都是数据呈现在大家眼前的,自然而然各种广告合同、出镜机会就会如期而至。

但是防守的队员更容易被忽视,他们的贡献也难以通过数据衡量,但是他们也需要激励和关心,所以“夺冠靠防守”这句话变成了非常好的激励手段。

更不用说,你进攻失败,大家觉得没什么,但是你防守失败一次,可是要面对非常大的心理压力的,有些国家守门员在世界杯里做的不好,回国会被枪杀的。

所以,对于默默防守的队员们,激励是必须的。

同样的名言,还有“赢球靠团队”这句话,这句话咋一听没什么,但是如果去细究也是如此。

根据数据分析,天赋球员比较集中的球队,比天赋比较平均的球队更容易打进决赛,赢得总冠军。

在像篮球这种群体项目里面,少数球星对整支球队的贡献是立竿见影的,一只有一个超级球星的球队,相比只有五个出色球员的球队,胜率要高20%以上。

对于有球星的队伍来说,另外四个人换一拨,训练一下磨合一段时间,并不会影响太多,但是如果去除掉球星,那么胜率甚至会降低50%。

其实这样可以从各大球星的签约费里可以看出一二,其实这个市场最明白。

但是大家都喜欢强调团队的作用,这是为什么呢?

还是那个原因,这是一种心理激励机制,给那些活在球星阴影中的其他普通球员额外的关注和激励,毕竟球星再厉害,也没有分身术一个当五个使。

从2002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卡尼曼到去年的理查德塞勒,行为经济学正在一点点入侵其他领域,那些我们生活中的各种认知偏见,非理性的误区正在一点点被揭开。

在看到更多的真相的同时,你是否也在回头看看日常生活中那些你惯常的那些事儿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