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第四卷)
第四卷的标题叫做可选择性、技术与反脆弱性的智慧,在这一部分越来越看出塔勒布的个性了。可选择性,是作者认为反脆弱和脆弱性之间最根本的不同,脆弱的事物没有选择权,而具有反脆弱性的事物需要选择最好的,即做出最佳选择。塔勒布很有趣地提出了目的论谬误,这是指我们有个错觉,以为自己确切地知道将来的方向,在过去也确切地知道自己将来的方向,其他人过去所取得的成功也源于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方向。他用乔布斯开发苹果电脑来说明,目的论谬误里我们会以为今天的自己知道明天的偏好,由此形成的关联谬误是其他人都知道未来的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能够现在就告诉你,而实际上如乔布斯所言,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直到你提供给他们。
如何具有可选择性?如果你有“可选择性”,那么你就不太需要智力、知识、洞见、技巧,或者那些在脑细胞中发生的复杂事情。因为你不必每次都正确。你所需要的只是不做不明智的事情,那么试错就是选择权,每一次试错就是一次选择权,要做的就是识别有利结果并加以利用,这部分他举了探宝者寻找沉船的例子,探宝者看似是漫无目的的挖寻探险,外界看起来好像是运气、概率使然,但其实探宝者是漫游者,合理地根据获得的信息定目标,每一次失败都在缩小目标范围,直至最后探得沉船,所以塔勒布告诫我们,不要忽略可选择性的力量。
最有趣的是,塔勒布认为人类的技能和想法并不是来自于书籍、思想和推理,实际上是通过反脆弱性的实践方法获得的,或者是自然产生的(通过我们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知道的),由此他提出知识总是与脆弱性相关,接受教育使得人们受到束缚丧失了选择权,我理解就是人们容易在学校的学习后形成不合理信念,认为是有了理论才解决了问题,就好像鸟儿飞翔是先会了飞行动力学理论才会飞,丧失了选择权的动力,缺乏创新意识,他因此认为公司的战略规划也是无用,会僵化行动而错过稍纵即逝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