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认真考。。。之七
七、元价值与极端分子
这一节算加深印象的总结。
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多方面考察了“真”“好”二字,从科学家到工程师,西方人到中国人;从语言到哲学,从道德到规则;从历史到文化;从日常生活到宗教信仰;从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到电影或段子;从思维到思维移植…——是时候明确“真”“好”二字的价值、地位了,此刻也可以说呼之欲出:“真”“好”二字本身就是两种价值观,而且是两种最基本的价值观,是基础价值——元价值。如果还有别的,不妨拿出来比比。
啥叫价值?意义?除了存在与生存,还有啥别的、更高级的价值意义?
或啥叫智慧、理智?如果排除感性因素,人考虑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不外两个方面:不论直接还是间接,要么追问什么存在,要么追求怎么生存;或者说要么因为原因理由什么真,要么为了目标结果怎么好,或是两者的综合——还有别的智慧或理智思考?……
早期人类靠自然求生,其实也就是在自然中求“好”,只要有利于“怎么”生存,活得“好”就行。最初,食物与安全就叫好,力量叫好…后来,温暖与舒适叫好,智慧也叫好,再后来有序、漂亮、简约或精致也叫好…再后来,财富、成功、权力、名利也叫好…现在似乎算自由、民主与和谐、法制之类了……所谓“心理需求层次”不也就是追求各种不同的目标结果“怎么”“好”吗?……
后来一个“真”字中途加入进来:为什么会有这种(好或不好、对或错等)存在?到底什么叫“好”,“好”得长久吗?符合(或不符合)自然、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吗?——它是“真”的吗?…“真”字对“好”起到了校准器的作用……还有别的校准器吗?没有了。“真”与“好”哪个偏于客观、哪个偏于主观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说在巫师时代“什么”“真”还有些不清不楚,那么到古希腊人类的求“真”之旅就开始上路,比较成体系了。如果说光靠浮力定律之“真”还不足以造就潜水艇之“好”,至少几何知识已经可以帮助人类解决不少问题了,而杠杆原理更是让人产生“撬动地球”的自信……
关键是,从此人类思维变得不同了。人类做事不再只是生存、目标结果导向的,而多了相对清晰的存在与原因理由。或者说原因理由与目标结果出现了分离,“真”与“好”的价值观也实现了分离。在此之前,可以说人做事的目标结果就是原因理由,“好的”也就是“真的”……
还有比存在与生存更大的题目吗?也有,大概就是最基本的哲学概念——“物质与意识”了。但是在这个角度,一切概念、词语——“什么”都是值得怀疑的,何论建立其上的“价值”?
生存与存在、好与真、怎么与什么、追求与追问、目标结果与原因理由…这些词对于“两么说”具有基础意义,如同“生产”、“消费”之于经济学,或“0、1、2、3”之于数学……
价值观的前面是世界观。今天的人们经常唠叨“世界观”,但好像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其实,人与自然就是两种最基本的世界观(假设还有别的)。
世界观首先要观世界,即认识、打量,看这个世界嘛。但是人们看到了些啥呢?或者说对世界如何划分的?——如果世界混沌一片还如何看呢?所以看世界首先就要对世界进行基本的划分,甚至相当程度就等于对世界进行划分。所以,从古到今人们对世界进行过多种划分:天堂地狱、光明黑暗、善恶好坏、上面的世界与凡俗世界、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等,不一而足…结果大浪淘沙,到现在更流行的是哪一种?相信多数人会说:“人与自然”。甚至还有同名电视栏目……这并非偶然。
世界分为“人与自然”相当于说世界是由“人跟人以外”组成的——人以外不就是“什么”大自然吗?早期人类成天想的不就是在其中“怎么”生存——“怎么”“活”“怎么”“好”吗?还有比这更基础,同时更简单、明了的划分吗?
孔子认真考。。。之七不妨再捋一捋。人与自然对应的思维就是人自身的生存与人以外的存在嘛,而生存与存在对应的思维不就是追求目标结果(生存)与追问原因理由、真实真相(存在)吗?其衡量标准不就是“好”与“真”吗?而“好”与“真”对应的思维方式不就是主观与客观吗?…——人与自然的划分一确立,后面的思维认识链条也就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了…所谓世界观、价值观与思维方式是统一的……
所以,“什么”与“怎么”其实是天大的问题,“真”与“好”才是底层结构,是基础价值、元价值(假设元价值这个说法成立的话)…其它价值都不过是其演变、变异或儿孙辈而已……
如果说“真”与“好”代表两种基本的价值、元价值,那么“什么”与“怎么”则代表“三位一体”,即世界观(思维指向)、价值观(价值指向)与思维方式的统一……
世界观不同当然价值观就不同,这就像山西人喜欢醋,必然喜欢酸;或小朋友老是留心糖果,必然喜欢甜一样…关注人当然关心生存之“好”,思维偏于追求目标结果;关注自然当然更关注存在之“真”,思维偏于追问原因理由、真实真相——这也正是中国人与西方人在最基础的观念层面,即世界观价值观层面的差异。这也是基本的意识形态的差异。这种差异比现在最常见的政治、法律、道德等意识形态差异更为基础……
所以,“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有“人”又有“好”,这对很多民族而言未必只是道德的意义,也有世界观、价值观的意义——只要他们对“人”保持相当程度的关注。只不过对中国人而言这种意义尤其突出。尽管《“以好代真”其实是人类的常态》,但对中国人而言尤其如此……
因为“子不语”已经把“什么”“真假有无”排除在外,我们就剩下“人”与“好坏是非”了嘛…
我们的选择明显偏于生存理性,而非存在理性……
所以,我们的“人心不足”、“世风日下”、“好人命不长”甚至“人不如狗”之类的感慨算追问还是追求?是认“真”还是求“好”?其实这就像“中国的科技水平到底如何”一样,都预设了一个理想状态,即预定了目标,想追求某种结果——本质上都是偏于追求“怎么好”而非追问“什么真”。只不过表面上是“追问”句式而已……
“世风日下”的最新版本大概要算“将军枯骨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之类了……
总之两么说认为,突出强调“真、好”二字,有助于认识、把握所谓世界观价值观,理解中西历史文化和思维的差异,当然更有助于我们看清现实,走出一些基本的思维认识误区:
从“人”、从“生存第一”的角度看,“什么”都要为“怎么”服务,“真”也要为“好”服务,因此“好”当然可以评价“真”,存在从属于生存,服务于生存。但换个角度(即自然的角度)看,无疑生存本身也是一种存在。因此反过来“真”当然也可以评价“好”——重新审视人自身,校准“好”……这后一点正是中国人从古到今一直忽视的……
历史文化清楚表明,从两千多年前起,中西方走的是两条路…是西方人发现了自然。而我们缺乏由自然到社会(也就是“人”嘛)、由“真”到“好”的思维移植经历。拿来主义的“真”跟原产地还是有些区别的……
但更大的问题是,不分主次的价值观算是满汉全席?还是一锅粥?或任君随意挑选的调味品?尽管各种价值不可能像梁山好汉那样清楚明白地排座次,但“首领”还是要明确,不然会冲突、“火并”嘛;即使是调味品,盐的地位也不一样嘛……
孔子认真考。。。之七所以两么说认为有必要强调“真”、“好”二字,突出其元价值地位——至少避免一锅粥的不清不楚……
诸位意下如何?……
下面说“极端”。可视为所谓“元价值”的自然延伸,或相互补充。
人与自然、生存与存在、怎么好与什么真无疑是人类面临的两套“大题目”,而“大题目”当然最好是分工完成。因为连小题目人们也经常忙中出错,顾此失彼嘛。所以如前所述,近代以来,人们把最聪明的人分为两个群体:科学家与工程师。一个追问什么真,一个追求怎么好;一个探索人以外的存在,一个为人自身的生存服务…那么古代呢?其实也一样,只不过科学家与工程师换成了西方人与中国人……这是一种思维智慧本身的分工。
承认思维的分工就等于承认思维智慧的个性、倾向性,或者说承认顾此失彼。你看,有人内向,有人外向;有人天生脸盲,有人生下来是路痴;有的擅长思考,有的动手能力强…搞不好大脑还要“超载”,“死机”——健忘、失眠或抑郁,发疯、变傻或发狂……
说到底,人是从动物变来的,是理性与感性的综合体。谁敢说现在人类的大脑、智慧已经进化完美了?至今人类靠所谓“集体智慧”也没有解决饥饿和战争的问题。尽管这两个老大难从人还是猴子起就已经存在了……
所以——“不疯魔不成活”,很多所谓“人物”也被称为“怪物”,不就是某种思维、智慧的个性、倾向性甚至极端的意思吗?这“怪物”与极端现象既然适用于个人,为啥就不能适用于民族呢?不都是思维与智慧,简称“想法”吗?
所以,两么说坚信,中西方才是两个最大的“怪物”、极端分子——他们各自占据真、好两头,紧抓两个大方向、基本点。一个偏于追问什么存在、原理真相,一个偏于追求怎么生存、目标结果;一个假设人以外——其实就是大自然——还有重要的东西,一个关注人自身……而其他多数民族算中间派……
中间派就是“不极端”嘛,就是关注重点不那么明确和稳定,老是在极端、两头之间游移不定嘛……
“人与人是不同的”。各民族之所以不同,除了外在环境因素,就是内在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及其组合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进而造成行为的不同……有差异就有差异程度的大小,也就意味着可能有极端,同时也有中间派的存在。
在极端的故事中无疑最容易看出极端性。所以这里就说说极端情况,例如死亡。
在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中、西方(包括其他民族)都出现过吃人求生的情况…同时也都有大义灭亲或舍生取义的壮举,为了大家的“什么”(国家利益、集体荣誉等)把自己、自己家人的“什么”(生命)放在一边的…但相比之下恐怕我们不得不承认西方人对“什么”存在——而非“怎么”生存——更偏爱。
电影《出埃及记》中有这样的描述:1948年为了以色列建国,犹太母亲甚至宁愿让自己正在吃奶的小baby冒着活活饿死的危险。
你说我们也有类似例子:怕小孩哭出声,在敌人的搜查中暴露和连累大家——我们也有母亲把自己的孩子活活捂死了……
但请注意其中的细微差异:犹太母亲的选择更主动,也更抽象(找不到合适的词)。因为即使她们选择退出,选择生存也无可指责,并不会连累他人,而且上级领导也是批准了的……
不得不承认他们更狠——以人为本的中国人是做不出这种事的。我们说“虎毒不食子”,何况是人?……
你说电影是假的,并不能说明问题。那么真实情况呢?其实真实情况也一样。岂止一部电影,西方的仁人志士很多就是为“什么”而死的,如无理数的发现者、布鲁诺。当然更多的是为“什么”上帝……而我们找不出一个——我们古代的牺牲者都是为了“人”“怎么”“好”,而非人以外的“什么”……
这就叫信仰不同。但说到底还是世界观的不同,即人跟人以外——生存与存在、好与真的差异……
请看,西方学者曾试图论证“一个针尖上可以有几个天使跳舞”——仅仅是荒唐?不也明显是关注存在,太认“真”,“什么”想得太多以至到了极端、着魔的地步吗?至今西方还有个“地平学会”,认为地球是平的……
孔子认真考。。。之七而最近的“烧脑”问题大概是关于世界、宇宙本身存在的真实性——我们可能只是活在更高级文明模拟出来的虚假现实中,或者我们只是更高级文明眼中饲养的宠物……
觉得可笑?还是想不通?关键是传统正宗的中国人根本就不关心这些——扯太远了,对人的生存有啥意义?有何“好”处呢?“怎么”活都顾不过来呢……我们对存在之“真”兴趣本来就不大。
——实际上不仅不管、“不语”“什么”,搞不好我们还要骂“什么”呢。例如“老天不长眼”之类……还有所谓“三不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不就是为了人的“怎么”把“什么”都放一边吗?……
总之,如果不是某种源头的、基础的差异——某种极端性,中西方何以相爱相杀几百年?如同一对冤家,一会儿惺惺相惜,一会儿又相互瞧不起?三百年前西方刮起的“中国风”跟后来中国刮起的“西风”正好有一比,几乎旗鼓相当…现在,新一轮的相爱相杀、亲密接触又开始了……
…然而结果呢?目前为止结果就是:两千多年来,中西两个“极端”领跑或演奏主旋律的时间总体上要长得多,在历史舞台上的“音量”、影响也要大得多。尽管未来不好说,但至少目前为止双方各领风骚千百年…而其他——中间派的崛起更像是历史的插曲……
绿教就是个中间派的典型和杰出代表。作为后起之秀博采众长,面面俱到,实际表现也比较抢眼。但似乎其弱点也在这里——面面俱到,什么、怎么一把抓,真好全包,结果反而优势不突出。
你看,尽管在哲学上真主跟上帝都叫“客观唯心主义”,多少也有“什么”终极解释、答案的意思,但其实明显不如基督教追问“什么”之彻底——反正从来没见他们给科学家平过反……
而在人的“怎么”方面,又不如中国人来得地道。尽管他们对大太太跟姨太太倒是一视同仁,好像很看重强调平等,但其实却长期保留着奴隶制…而我们两千多年前就消灭了……
因此绿教难免有这样一种嫌疑,即打着什么的旗号,干着怎么的勾当;或曰贪大求全,什么怎么、真好一把抓……
但必须承认,相对而言在众多中间派当中绿教又显得比较明确和坚定了——实际上其他多数神既不认真也不求好,你搞不清到底算“神本”还是“人本”,而是在什么与怎么、真与好之间游移不定,首鼠两端,随遇而安;甚至一切跟着感觉走。或安逸舒服就是好,或快乐歌舞就是好,或战斗刺激就是好…反正追问存在与原因不明确,追求生存之目标也不坚定……
反正目前为止的结果就是:少数派跑赢了多数中间派,两个特例和极端份子笑到了最后,而绿教的“历史成绩”排老三……如果考虑到现存的和已经消亡的各民族的数量,中西方的“极端”或特例性质也相当突出……
如果把真与好看成一条(元)价值轴线,那么中国人与西方人各自位于最靠近两端的位置。(之所以说“最靠近两端”而非“在两端”,意思就是说没有哪个民族完全不管存在“什么”“真”,也没有哪个民族只想生存“怎么”“好”。)而绿教似乎最靠近价值轴线的正中间(跟地理位置也相近)。因此在前行的路上他们都获得了某种稳定感……
但似乎这条价值轴线并非一条直线,而是类似太极图的一个圆。因此“真”与“好”(相应地,什么与怎么等)未必正好相互对立、距离最远。相反,两者可能距离很近——让所谓“物极必反”成为可能……
大道至简。试想,如果没有“极端”——你也可以说是“专注”或“明确”,也可以说“坚定”或“偏执”——如何“保持定力”,应对文化冲击与融合?又如何“继承”与“发展”?何来历史文化的锚定与厚重呢?相信历史文化越是悠久的民族越是如此。而我们不是文明古国吗?而且据说还是唯一没有文明中断的一支呢……
所以,亲眼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的李光耀说:“中国的开放政策给我印象最深的特征,当数邓小平的果断坚决和不遗余力”——这就叫锲而不舍、“咬定青山不放松”……
似乎所谓“八零二零法则”、“偏执狂获胜原理”不仅适用于个人或市场,也适用于国家民族、历史文化,说到底适用于思维……
专注应该才是最基本的成功之道,尤其是考虑到“人是动物变来的”这一事实…实际上“专注”这一法宝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据说包括巴菲特),只不过没人想到其意义如此深、广……
所以“子不语怪力乱神”当然是功劳大大的。
实际上就在两、三百年前,被各种神呀、怪呀弄得神兮兮、怪糟糟的民族多如牛毛。一不留神你就着了道,丢了魂,送了命…——啥叫“群魔乱舞”?“蒙昧”、“黑暗”?…“中间派”这个说法其实显得太文雅……
所以难怪有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完全是把“不语”的孔子比作太阳的节奏。不论世界上任何语言,享受这一评价待遇的人物显然不多。我们也只有孔子跟毛泽东嘛……
回顾历史,其实西方文明有“误打误撞”或“走钢丝”的味道:在被“怪力乱神”激发出好奇心的同时又没有受“怪力乱神”太大的伤害——神保留下来的更多是博大、宽容、智慧和温暖(现在似乎“智慧”可以取消了);多数民族实际上“很受伤”;而以人为本、“不语怪力乱神”的中国人无疑是相对受伤最少的,当然同时我们也失去了相当程度的好奇心,失去了追问什么、为什么的习惯和擅长……
但同时我们(至少相对)少了多少麻烦?不要说不同的神之间,就是在同一个神的旗帜下,直到现在不也经常闹出人命吗?同一个“什么”到底该如何解释——一言不合就开打…西方人还要操心“归恺撒还是归上帝”的问题。中国人基本没那份闲心。除了“变天”的特殊情况(,如在鱼肚里发现一张暗示造反的字条之类)……我们的确是相当独特的一个民族。
两千多年来,至少相对而言我们“什么”都不管,“一心一意搞建设”,“专心致志谋发展”——轻装上阵当然容易走到前面去了。
“什么”神猴、神牛就想阻挡我们修桥铺路?基建狂魔能答应吗?没门……
你想请假半年去朝“什么”圣?你老板同意吗?休想……
如果因为“什么”女人就必须包着头,裹着身子出门,让首饰、化妆品都成为多余,如何发展经济?我们的半边天绝不答应——她们还要跟明星、网红们嗨皮呢……
请注意,以人为本——简称人本——可不只是追求目标结果,也要追问原因理由;不只是人、我要怎么一下下,也有以人自身为挖掘、改造对象的意思。人、人的生存就是我们考虑问题的起始,也是归宿。简单说,既然原因理由在人身上,那么办法、招数当然也就着落在人身上……
所以我们古“举孝廉”,今“树模范”,我们最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我们喜欢说“关键在人”,“首先是怎么做人”……
孔子认真考。。。之七如果大事成了,那就是有高人贤人伟人,或“跟对了人”;如果生意亏了,多半是因为小人坏人奸人,或“认错了人”……
所以,“慢藏诲盗,冶容诲淫”;“你怎么就把椅子坐坏了?别人怎么没有?”…所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实际上,这种“人本”跟“神本”的差异在电影里就表现很充分。
我们的电影故事(包括现实)里充满了“好人”,而西方电影、美国片里,包括政府、上面的人也可以是坏人,而且坏人也可以笑到最后。中国人很不习惯。因为对以人为本的中国人而言,人几乎就是“顶”——“顶”当然轻易是碰不得的;而西方的人以外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人不是“顶”,自然就不用太担心、忌讳……
人就是“顶”,这在理论上让“平等”也变成一件麻烦事。没有高低、主次嘛,谁说了算?天下大乱更不妙。等级秩序的观念意识从猴子起就有了。这就像填空题一样,某些位置必须要有东西去占领……
但如果假设人以外还有更高级的“什么”,最终还是“什么”说了算,问题就好办多了——我们现在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那么在发现真理之前呢?其实就是“神、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嘛…“要敬畏的只是上帝而不是人”……
所以我们在强调人的同时又强调秩序,时不时地把人拔高和神化,树立英雄模范;而西方人承认神同时又强调“权利”、“平等”…于是“风可以进雨可以进,国王不能进”才成为可能;于是雨果可以公开指责自己纵容抢劫圆明园的法国政府是“强盗”,而不必担心被骂卖国贼或数典忘祖……因为西方的标准、参照超越了“人”……
还有所谓“想象力“之类也一样。其实我们的想象力也是偏于“人”“怎么好”的,例如光宗耀祖、名扬四海、为国争光等等,总之偏于追求生存怎么好,而非追问存在与什么真……
关键还是世界观价值观。对“人”的关注让我们的“以好代真”成为必然。
“人与自然”跟“好与真”是世界观、价值观的统一。就是说,认人与认“好”是一致的,而关注自然才更有利于认“真”。
而我们尽管在思维底层、在世界观价值观的层面不认“真”,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在技术操作层面,我们又不得不在“人”上面认“真”,在“人”身上找原因理由、解释答案……结果只能是“以好代真”,以目标结果替代原理真相,以追求生存代替追问存在……这就是拿来主义的真跟原创的不同……
所以我们的路子很“好”,但就是不认“真”,喜欢“真好不分”、以“好”代“真”……
尽管为了“怎么好”我们也要追问“什么真”,例如我们还很爱学习,但请注意这种认“真”技术、操作层面的,而非世界观价值观层面的……
…总之,在基础层面即世界观价值观层面,中西方存在巨大差异……理论上说就是,古希腊人“发现了自然”,而我们叫“人的文化”嘛……
总之“人与自然”的意义不仅是趣味性科学,也是世界观价值观的,还是历史文化的,当然也是现实的——现实相当程度上也是历史文化的延续嘛……
总之,这些道理并不复杂,但是很基础。但也正因为“基础”,所以明白的人很少。这就像“基础物理”,“基础”往往意味着“高级”嘛……
当然以人为本也是有优势的…怎么好本来就是一条路,人类已经走了上百万年,(见《常态》,)而我们又走得特别明确和坚定,当然是有些心得的。
什么自然放一边,那就专注于人自身怎么,向内挖掘,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嘛。不喜欢、不擅长追问原因理由什么真,那就在追求目标结果怎么好方面走出一条路来……
所以,“极端分子”毕竟不同于常人,如同歪打正着的武林高手欧阳锋,一心就想“怎么”“好”的中国人充分挖掘“人”,把个“好”字发挥到了极致。还记得“物极必反”效应吗?
中国古代岂止是“N大发明”,仅仅一个都江堰就“好”了两千多年,至今惠及千百万人——天下无双,谁说不服?抗战期间,一个美国工程师偶然发现了中国两千多年前的失蜡法,回去就发明现代熔模铸造工艺……古代的辉煌就不多说了。
在现代,我们打仗要“用双腿跑赢敌人的汽车轮子”,建设中也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还有驳壳枪横打,导弹打游击等等……我们说这叫“务实”——不就是在人”、“我”身上充分挖掘,想办法,然后用结果来说话吗?……
而普通人呢?——直到今天“中国人数学好”嘛,“中式找零”不也“秒杀西方人”?是的,这是“综合运用”与“原理发现”的差异。但说到底不也就是“怎么”“好”对“什么”“真”的胜利吗?……
近年“怎么派”是如何在跟“什么派”的较量中占上风的?两么说认为主要还是靠“以人为本”、“怎么”“好”,或者说目标结果的思维导向。当然也要靠认“真”,但再次提醒请注意:对中国人而言认“真”是技术、具体操作层面的,而非基础思维、价值观层面的。
不妨看个具体例子:沃尔玛这个世界老大是如何输给我们——具体说我们的各路地头蛇的。
全球采购质量、价格都好,那又如何?什么——东西——都是死的,“人”是活的嘛。见招拆招,你有你的来路,我有我的去处……
——外来户架不住地头蛇一会儿一个促销活动,像地道战、游击战一样灵活多变,而且接二连三。沃尔玛比日本鬼子还要头大,必须层层请示上级,哪里来得及……
商场如战场。生存之战说到底不就是“人”“怎么好”即“怎么活”吗?而这不正是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擅长吗?……
但另一方面,诸多问题的原因也正在这里——“什么”都不管,只管“怎么”,只管自己“怎么”“好”,包括“什么”法律、规矩、红线底线,都放一边,造成了无数的麻烦和荒唐——自私自利、假冒伪劣、浑水摸鱼、近水楼台、抢方向盘、霸座…不都是为了“怎么”把“什么”都放一边吗?……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嘛。
但总体上“怎么”思维似乎还是功大于过。在所谓转型、过渡期尤其如此。简单说,如果一切都严格按照“什么”法律、规矩来——法律法规都有滞后性,而缺乏灵活性——我们的路子绝对不可能走得这么快……
的确我们有很多弄潮儿不幸“湿脚”、“进去了”,有不少冤假错案(据说最近牟其中也准备翻案了);但是同时也有不少老板因为中国人喜欢讲“情理”而非讲“法理”,讲“怎么”“好”而非认“什么”“真”,顺利打好“擦边球”,壮大、成功了……
改革开放不就是不断突破一个又一个“什么”规矩、底线红线吗?靠“什么”本身当然不行——我们靠的正是目标结果“怎么”“好”的思维导向,是它赋予了我们灵活性与生命力……
真与好、什么与怎么的校正是相互的…这是一种存在与生存、客观与主观、什么与怎么、真与好的矛盾统一……
说到法律、规则规矩,其实也存在什么与怎么的差异。
须知,在中国人的法律、规则潜意识中,“规矩都是人定的”。啥叫“规矩”?我们古人的“规矩”其实就是直尺加简单的量角器,本来就是人为加工过的二手货,而非“什么”原生态的东西。既然规矩是人定的,那么人再把它改动下又何妨呢?“什么”都要为人的“怎么”服务嘛……
但西方的法律、规矩一开始就是“什么”——神定的。从《汉谟拉比法典》(严格说在中东,但实际上离西方更近)到《圣经》都打着神的旗号嘛……
尽管这未必意味着他们更“讲规矩”,但却意味着中西方的规矩、规则意识多少有些差异。例如我们一直认为“不敬父母长辈”是不道德的,而两百年前的西方人认为“对上帝不虔敬”的人才是最大的恶棍……
中西方思维存在人跟人以外的巨大差异。
所以事实表明,让不认“真”的怎么派去认什么“真”是件麻烦事。有时不“认真”还好,一认什么“真”,怎么好很可能就要出来捣乱、“砸场子”了:当年我们不是还有“什么”投机倒把、“什么”聚众淫乱牛氓罪吗?不是还有“什么”猫论、“什么”姓社姓资的争论吗?…咋办呢?最后还是靠伟人出面,一锤定音,干脆“不争论”……
也就是说,关键时刻还是靠“人”,靠“人”去“怎么”,靠目标结果“怎么”“好”来说话嘛……
这不仅是“智慧加勇气”,更是文化基因的作用——跟当年“三不足”之类的路数是一致的…说到底跟“子不语怪力乱神”是一致的,思维偏于“怎么”“好”……
而且“怎么好”这条路是没有尽头的。因为“怎么好”就是“怎么活”嘛…所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小富即安是不可取的。所以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涌现了无数的弄潮儿、领头羊、致富带头人或巨富、土豪…我们现在已经对外输出资本、技术和管理了,孔子学院也遍地开花了……一个公认的事实就是: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人家几百年走过的路……
怎么的思维当然有优势。如果不想“好”又“怎么”“好”得起来呢?“拿来主义”、“发展就是硬道理”、“致富光荣”——不要以为每个民族的都有这种口号,都像我们这么明确干脆、直截了当……
当然,怎么好的思维并非谁独有,但如果中国人说第二,恐怕没人敢说第一。我们“怎么”得最顺溜——明确和坚定,纯粹而彻底……
所以,尽管也有斗争与波折,有痛苦或不适,我们一百多年前仍然可以引进、拿来,后来也可以改革、开放…总体上我们还算“跟得上”,现在隐然还有些赶超、复兴的模样了…如果没有“什么”——其实是“怎么”——打底,行吗?
对于中国近几十年的惊人成功现在有多种解读。聪明点的当然要在历史文化中找答案,认为这并非朝夕之功。但也不乏简单粗暴的解答。最常见的大概就是所谓“勤劳”、“勇敢”、“智慧”说了,完全是静态的看问题。其实反驳也很简单:在足球场和国际象棋上我们的这些优势咋不见踪影呢?到底啥叫“智慧”?“智慧”本身又包括哪些部分?又该如何划分呢?……
两么说(或曰真好论)应该比所谓“勤劳”、“智慧”说高明一点点……
回顾历史,人类思维认识的直通车仿佛在从过去到未来的山洞中穿行……
但人类是憋足的驾驶员,像一群猴子——人本来就是猿猴变来的嘛,难免有“抢方向盘”的;同时洞里又很黑暗,只是隐约感觉前方有一丝微弱的亮光……所以一路行来难免磕磕碰碰,各民族没有不受伤的……当然,最终的“行驶”成绩还是有高低优劣……
总之,“怎么”之路仍然是中国人的习惯和擅长。它给了我们信心和原动力,给我们以基本立足点、稳定性和方向感……
但同时请相信:凡事都有两面性。“怎么”“好”这条路也是有副作用的。近年中国人“成绩好”,但我们的学生近视眼也是最多的,而成年人的失眠、抑郁甚至职业病、自杀也不少…——任何选择、路子都有得有失,都有成本代价……
请相信,最大的一心二用、顾此失彼不是“怎么A”与“怎么B”,即不是单纯的生存内部的矛盾,而是生存与存在、追求与追问、“好”与“真”、“怎么”与“什么”之间的矛盾……
请相信,文明的本质不是善恶好坏是非,而是真假有无。人是通过认识改造自然,从而认识改造人自身的…单纯的人的框框是有限的……
但这是西方的路子,不是我们的。甚至至今我们还在“人”字里面转圈圈。例如我们网上还在热烈讨论“为什么圣人都只出现在古代”……
显然我们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如果没有假设和追问人以外还有重要的“什么”存在,那么不仅不会有“什么”神或上帝,也不会有“什么”科学…
就是说,科学甚至智慧也是世界观价值观的产物,而非单纯的思维方式、纯粹技术性的东西。反过来,中国人上千年来所缺少的也不只是科学,还有认“真”即追问存在,追问原因理由为什么的习惯和擅长……
请相信,老天或上帝或真主不会特别偏心任何人…因此,对我们的想法、路子一味的肯定、赞美跟一味的否定、怀疑一样,都是不可取的……
现代人必须认识到,越是远离古代,远离大自然、纯天然,人类的思维“想法”也变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观念化,或者说变得概念化和符号化。因此作为各种观念的“老大”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意义作用当然也变得不言而喻。
人们不仅要用各种观念、概念进行思考,同时这种思考并非在虚空里进行的——某些固有观念或思维方式就像“PPT模板”、“背景墙”一样早就预设好了……
但相对清晰的“背景墙”、“人与自然”的概念是现代人的,实际上并没有“人与自然”、“生存与存在”、“好与真”等等放在老祖宗面前供他们“选择”……很多字眼、说法只是现代人用着方便,感觉合适而已。实际上古人的“选择”其实很模糊的……
更进一步说,实际上“模糊”的并不只是古人,现代人也差不多。古人大都不识字,但是现代社会的知识化、专业化同样让许多观念、概念、符号变得曲高和寡…今天,实际上多数现代人已经成为“数字化”或“人工智能”的白丁…而所谓“世界观价值观”就像“高等数学”一样高大上……
即将复兴、重新领跑的中国人应该可以思考另外一些基础性的观念问题了:“好”了之后又如何?到底什么叫“好”?“发展”或“复兴”之后又怎样?……毕竟历史不同于小说——百年好合,皆大欢喜之后就结束了;毕竟民族不同于个人,可以像成功人士那样“怎么”了之后再来考虑“什么”……(如陈天桥。成为亿万富翁的他不仅信了“什么”佛祖,还要支助研究“什么”大脑。)
一个民族要思考“什么”当然应该有相当的提前量……
中国人甚至应该有紧迫感,为了更好的“发展”、“复兴”嘛……
你看,人工智能,芯片植入——现在机器人已经让人们反思考虑到底“什么”叫“人”了,
孔子认真考。。。之七而中国人现在还在担心人自身。例如担心别人递来的百元大钞是假钱;担心买到假冒伪劣或转基因;担心入住的旅馆不干净;担心慈善捐款、彩票福利被私吞;担心“上面的”是否近水楼台公器私用;担心幼儿园或公交车上遇到煞神无端送命……
——我们的“怎么”“好”缺乏“什么”“真”的支撑,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与代价。这个代价叫“信任”……
所以尽管我们表面上成绩“好”,但实际上“真”“好”之间严重“错位”,表里并不一致……在基础观念层面,我们的“真”依然是“好”的附属品,远没有取得它的“正位”……
我们的“想法”恐怕并不理想、完美。
普通人就不提了,眼下连我们的哲学讨论组还在讨论“主观客观”、“感性理性”——并不是说这种讨论本身有问题,朝闻道夕死可矣——但现在已经出现量子理论了…在量子理论看来,不要说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或好与真、生存与存在…连物质与意识这种最基本的哲学划分也不过是人类的一厢情愿……
——我们现在还在感叹科学(包括哲学)的神奇,其实对西方人而言量子理论已经有百年历史了……
——中西方在基础思维与观念认识方面的差异似乎并不比一百年前小很多……
形势逼人,时不我待啊……
一位伟人说过:能看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多远的未来……
总之有必要突出和强调“真”、“好”二字…所谓“元价值”与“极端分子”之类概念有助于了解我们自己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