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月读时分写作训练营邀请函

亭有出奇长相,必有出奇故事

2020-06-12  本文已影响0人  博物馆学文化

从西湖天下景亭向下走,会看到两个擘窠大字“孤山”,台阶的两侧一左一右各有一座石亭,东侧为“文亭”,西侧为“武亭”。两座石亭隐身于树阴中,很容易被大家忽视,但它们却记录着一段“南洋华侨”资款救济浙江水灾的历史。

东侧的文亭,是三重檐六角石亭,置于三级台基上,三边设矮栏门,另三边则为坐栏,中有圆石桌,六面塔形亭顶。两两相对的亭柱上,刻有三副楹联。其中有一副是这样的:“救灾希金,出水火而登衽席;纪功勒石,立碑塔以壮湖山。”清晰地说明了建亭的意义。

西侧的武亭,是一座宝塔顶式方亭,造型十分罕见,很像一顶僧人戴的帽子。四面皆有石壁斗门,亭亦在三级台基上,斗门下有七级磴步接通园路,亭中放置有一个圆石桌和四个石鼓凳。武亭的造型与浙江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五代十国吴越国鎏金纯银阿育王塔”非常相像,应该是仿建的。

在武亭四面的门楣上,留有许多题刻,其中北面的题刻经专家辨认是“华洋义赈会造塔湖滨,以彰浙灾募□善君姓氏敬,题斯额永播仁风,平阴何丰林。中华民国十三年三月。”(注:□该字模糊)从这段文字可知,两座亭修建的时间大约是在1924年。

“华洋义赈会” ,与“南洋华侨”无关点关系,是中国一些进步绅士,因担心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借用救灾进行文化侵略,

“盗窃中国人的心”,而成立的一个民间赈灾组织。他们提出的一个口号叫“跟踪赈济”,就是传教士到哪里救灾,他们也到哪里救灾,要把中国人的人心拉回来。

据《浙江大事记》,1920年、1921年夏、1922年夏、1923年夏,浙江连续发生洪涝灾害,水灾之后还伴随着虫灾、流行病等等,民众生活极为苦难。1921年9月19日,江、浙、皖水灾义赈会在上海仁济善堂开成立会,推何丰林为名誉会长(武亭亭北题字的人),史量才、徐静仁为副会长,22日致电北京、江、浙、皖同乡赈济。到1922年12月14日,“华洋义赈会”募集浙灾赈款21.22万元。到1923年1月7日,共募得赈款58.1万余元。从越南购来大量大米,向灾民分发了10万斤面粉,4万元大洋……

事后,浙江省府曾为救灾慷慨解囊者在杭州中山公园刻有“孤山”两大字壁两侧留念,就是建这两座亭子。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