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里谈生死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我们缅怀祖先、纪念先辈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节日,我印象中,在很小的时候,每年清明节来临,父亲总要带我去老家村里的祖坟给爷爷祭拜烧纸。其实,那时很小的年龄跟随父亲去山地祭拜爷爷,基本上对清明祭祖是一种朦胧的感觉,当时主要是觉得跟随父亲从家里到山上可以沿路游玩,可以出去吃好东西。长大以后,我外出上学工作,就很少在清明节回老家祭祖了,但每年的清明节我都要给父亲打电话,专门聊聊父亲去山上给爷爷上坟的事情。
近些年来,每到清明节,我除了想到杜牧的那首人人皆知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千古名作外,让我联想最多思索最深的是关于清明节上坟祭祖缅怀祖先的历史脉络。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生活经历越来越丰富,人生感触也越来越多,如今每到清明节,当我听到周围的人都要纷纷前往墓地祭祖时,我就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人的生死问题。我想,清明节祭祖的最大意义就是让我们明白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那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非常短暂和转瞬即逝的,并且人人迟早要走向那个前途未卜的生命终点,也就是进入死亡的虚无境地。
今年清明节,我们国家和民间都举行了非常隆重严肃的纪念缅怀先人仪式,特别重要的是追悼了在今年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牺牲的战士和同胞。我想不管是国家的集体追悼,还是我们个人对先辈的缅怀纪念,都是在表达我们后人对逝世人员的深切哀悼和无限思念,同时,在这种哀悼和纪念中,我会自然而然的责问和思索人的终极意义,也就是反思人的死亡问题。
我想,一个人只要认真思考过死亡,不管是否获得使自己满意的结果,他都好像是把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如此他就会形成一种豁达的胸怀,在沉浮人世的同时也能跳出来加以审视。他固然仍有自己的追求,但不会把成功和失败看得太重要。他清楚一切幸福和苦难的相对性质,因而快乐时不会忘形,痛苦时也不致失态。思考死亡的另一个收获是使我们随时做好准备,即使明天就死也不感到惊慌或委屈。尽管我始终不承认死是可以接受的,我仍赞同许多先哲的这个看法:既然死迟早要来,早来迟来就不是很重要的了,最后反正都是一回事。面对永恒的死,一切有限的寿命均等值。一个人若能看穿寿命的无谓,他也就尽其所能地获得了对死亡的自由。他也许仍畏惧形而上意义上的死,即寂灭和虚无,但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死,即由疾病或灾祸造成的具体的死,他已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恐惧之感。
光阴似箭,人生易老,实在是最无奈的事,引发了无数后人的悲叹,也引发了无数人对生命结局死亡问题的深刻思考。我们平时都活在眼前,都被具体的生活琐事和人生烦恼所吸引,忘记了岁月的无情流逝和死亡的步步紧逼。只有当遇到清明节这样特殊而重要的节日时,我们才会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人的生死问题。我想,在清明节里,我们每个人都能静心思考、反思和领悟人的生死问题,可能就是清明节对后人最大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