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喜欢用镜头看东西而不是眼睛
海洋馆一场人鱼表演,至少一半人举着手机,包括很多孩子。
手机一台比一台举得高。坐在后面被遮住视线的观众看不到现场,就只能通过别人的手机来看。旁边的阿姨录完一段小视频,利索地编辑好文字发了朋友圈。
他们是真的来看表演的吗?还是为了朋友圈的素材?
自从微信状态有了小视频这个功能,在朋友圈就能看到明星的演唱会。演唱会现场的小伙伴会在朋友圈通过小视频的形式为大家及时播报演唱会盛况。除了各种演出,还有旅游、吃饭、生活片段,高调地恨不得把生活的全部细节统统在朋友圈晒出。
有一段时间我也热衷边看表演边用手机录视频,但并不是为了分享朋友圈,而是在家可以和孩子一起通过视频回顾生活中的点滴。
几次出去游玩,我发现了问题。我在用手机拍视频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都被手机吸引住了,看表演的时候并没有关注表演,而是盯着手机录像。游玩的时候也并没有用心去观察,而是等着回去后看手机视频。这样的游玩就失去了随心游览和尽兴玩乐的意义。就像“到此一游”,来过就好。
我提醒孩子不用管我,可是孩子不以为然。我意识到,想要孩子不被我分散注意力,我必须放下手机。从那以后,只要带孩子出去玩,我不再用拍视频的方式来记录游玩过程,陪着孩子一起走走看看。孩子现在还小,也许大了根本不记得这些经历,但潜意识是个好东西,都储存着呢。
其实很多习惯用镜头记录生活的人并不是将拍照当爱好,也没有要往这方面发展的打算,但是他们就是热衷用镜头看世界。
难道镜头记录下的比眼睛看到的更美?
天空的云朵,夜里的星辰,湖中的小岛,曾经我试图用手机拍下这些令人惊叹的美好,可是眼里立体生动的画面到了相册只是呆板的平面图,效果天壤之别。可能是我的拍照技术不纯熟吧。但有多少相机的功能可以超越我们眼睛的呢?
为何我们天生拥有如此强大功能的眼睛,却不去好好利用?
有人说,眼睛虽好,但处理影像的是人脑,储存在记忆中的东西容易被遗忘和失真。
是啊,我们害怕哪一天我们的记忆衰退,一点一点都不记得了,所以我们需要用镜头把看过的东西保存起来;我们害怕我们会被别人遗忘,所以我们需要不停地刷朋友圈来满足自己的存在感;我们害怕平淡的生活日复一日就这么过去了,所以我们需要把生活过得多姿多彩;我们害怕假日一过就又要回到压力无限大的工作环境,所以我们需要给自己减压,至少在朋友圈让别人觉得我们没有那么狼狈。
我们好像已经离不开手机了。手机是最可靠的朋友,替我们储存信息;手机是我们的钱包,替我们保管钱财。手机必须随身携带,去哪里都不能忘了手机。所以我们选择最信任的手机来替我们记忆,更确切地说,是用朋友圈在记录我们的生活。
可是我们忘了活在真实的生活里。
人与人的关系靠着网络在维系,但我们深知网络可能并不真实,于是我们又会害怕被欺骗。于是在虚拟的世界里,我们既想在别人面前展现真实的自己,又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而不敢全然放开去信任别人。最后,我们活得越来越不真实。
在《机器人瓦力》里面,未来的人类住在飞船上,没有面对面的交流,聊天全靠屏幕,即使那人就在自己旁边,也不会去望一眼。机器人瓦力打断了一个女孩玛丽与他人的聊天,却还给玛丽一个真实的世界。没有了屏幕,玛丽用眼睛去看周围的一切,她的表情是何等夸张,对她来说是新奇又陌生吧。在飞船上居住了许久的玛丽却从不知道飞船上还有一个水池,她的生活看似惬意舒适,却是如此的闭塞和“宅”。
如果我们不在乎眼睛看到了什么,只在乎镜头里的世界,眼睛的功能会退化吗?我们的审美脱离了现实,真实生活里的美好会不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如今很多人怀旧恋旧,追求复古,向往田园生活。那时的人们生活虽然并不富有,但至少是活在现实生活中,活得真真的,吃的真的,用的真的,见的人也是真的。而现在呢,疯狂追求网红、明星,沉溺抖音朋友圈,真假难辨的不光是网上交易来的生活用品,还有人。
可能就是这个世界太不真实了吧,索性就不用眼睛去看清楚这个世界了。
可是我们的孩子在看着我们,模仿着我们,耳濡目染的他们也在渐渐远离真实的生活,走进虚拟的世界,这样真的好吗?
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这话用在现在看来,缺少的不是发现美的眼睛,而是回归真实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