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现在的自己,才能更好的走向远方

2017-12-26  本文已影响0人  永恒随笔

记得那是大三上的时候,大学匆匆,还有一年竟然就要开始找工作了。走在校园,看着校园那西装笔挺的匆匆身影,想起新闻中又一篇“最难就业季”,一年又一年的最难,不知何时尽头,思索着未来我,去哪里?

大三,没有了大一的青涩,不再是眼里只有课本和自习室的单纯学生;没有了大二的冲动,打着历练,加综合发展的旗号,尝尽社团乐趣;到了大三,太匆匆,校园网上牛人无数,有霸屏的才子、女,更有证书拿到手软的证霸,也有踏踏实实绩点高企的学霸,看看自己,不知亮点在哪里?

对未来未知的迷茫,引起了对过去的否定和当下的焦虑。

看看自己,觉得不足还有很多,学业成绩需要提高,英语口语还很差,交际能力不太好,个人综合素质也不高,在才艺方面也难以拿出手,好多证书还没考取等等。与理想的自己相比,现实很残酷,于是开始打了鸡血一样,给自己加了很多量,制定了满满的阅读计划,规划了详细的每日安排。信心满满的去执行,书读了几页,发现对现在自己改变不大,安排没执行几天,又开始怀疑计划的有效性,一方面感觉时间好紧,另一方面又什么不相干,在纠结中,在焦虑中,度过了一周又一周。

接受不了当下的自己,因为与理想中的自己相差太多,寄希望于一个努力就可以实现这个跨越。一边感概着,如果以前我多努力努力,把这些不足不上就好了;又一边幻想着,出现一件事,我经历后就能达到我的理想状态。在这种心态下,对当下的事情提不起兴趣,对要做的事情不断怀疑,一事无成。

焦虑,本是人的应激反应,有利于高效完成事物。面对毕业在即,时间的紧迫产生了焦虑,现实与预期的差距导致了自我否认,对现在自己的难以接受,从而引起了后续一些列反应。

接受现在的自己,才能更好的走向远方。

至今,在看了《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后,有一种相见恨晚感觉。如果那时,我看了这些,我还会那么焦虑和急躁么?知识总是与经历相碰撞时才能产生最美的火花。站在现在的角度,理解了当时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当下的自己,有时候又何尝不是重现陷入曾经的困境?

书中提到,一个人的能够影响的事物范围是一个圈,关注的范围是一个圈,一般情况下关注圈大于影响圈。如果关注圈小于影响圈,那么这个人没有远见,也很自私;如果关注圈远大于影响圈,容易导致自我否认。一个人的成长,是从影响圈开始着手,逐步扩大,实现关注圈和影响圈的同步增长。而曾经的自己好高骛远,老是注重于关注圈,面对无能为力,便容易消极。

简书中,我的个人介绍是“有目标,沉住气,踏实干”,目标便是我的愿景,我想成为的人,它处于关注圈内;而沉住气,踏实干的落脚点,应该是影响圈,也就是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步步将影响圈扩大到我所关注的地方,实现自己的成长。立足当下的前提,便是接受现在的自己,接受便是承认,心境才能坦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