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旅行·在路上散文

这一年四月 隐于山村民宿

2019-04-26  本文已影响1人  may雪儿

每年的烟雨时节,都会出行走走,原本今年是有行程的,但,一些因素的影响,夭折了。

去不了远方,那就留在家乡吧。


在四月启幕后,邀约了几个同事一起,往山里去。山里离市区是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蜿蜒的水泥山间路,在春色沐浴之中,是一种乡野的清新。

此行是选择了山里的两家民宿,一是想感受体验身边的风景,二也想放下烦嚣暂且归于宁静。


第一家民宿,是一家主打“菩提”元素的院子,给人以禅静。

房子是俗称的泥砖房,原始地保留着风格,两层结构,应该属传统的粤北建筑,呈长条形,中间为厅,房间由厅两旁延伸,因此当地人称房子都以“条”为单位,“一条房子、两条房子……”,如此。

中间主厅有个隔间,里面,就是上二楼的楼梯,二楼的地板是木制的。主厅对上的一间,放了不少蒲团,呼应着墙上一幅象形的“禅”字,供人打坐禅修。

在翻新盖水泥瓷砖房的今天,仍能保留这样的建筑,有点难得。

在那些钢筋水泥还不曾面世和普及的年代,用黄泥熬制成砖,以木头搭建结构,是常有的事,尤其在农村。黄泥是很有黏性的,记得小时候曾看过这样的砖,黄泥用水充分打湿后(有点类似今天做糍粑揉面那样),用脚力踩合,然后堆砌成一个个方块形状,等在自然条件下晾晒干之后,就可砌房使用。这样的砖不经水长期浸泡还是挺坚固的,当然,房子的地基墙脚是必须用石块垒成。

民宿的管家是一对夫妻,当地人,丈夫打理着民宿的日常事务,妻子负责厨房后勤。

据说,民宿的“菩提”元素主要还是因为发展菩提子的种植,不过此“菩提”非彼“菩提”,而是一种叫无患子的玩意,可以用来制作肥皂沐浴露等。

夜幕降临下的院子很容易让人回归到那些纯朴单一的年代,白落梅的那句:

“繁华尽处,寻一无人山谷,建一木制小屋,铺一青石小路,与你晨钟暮鼓,安之若素。”

也许就是这样的归宿。

月朗星稀下,坐在这样的院落里,伴随着一杯清茶,可以不问尘世烦嚣,聊着人生闲淡。


第二家民宿,隐于桃源中,自喻“山居”,不同于前一家,这里清新中带点文艺范。民宿也是由泥砖的老房子改造而成,在传统中更多的是现代清新感。

民宿的主人是一对夫妻,丈夫达哥是宁波人,妻子是当地人,在外打拼多年后,两人辞别繁华闹市,回归到了山里。这让我想起了那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老师,也想起了那对回到黄瑶的夫妻。

心安即是归处。“走过千山万水,看尽世间繁华,牵一双温暖的手,归隐林泉。”许下这样的心愿,要多少的因缘,才有幸得之?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又是多少人怀有南怀瑾的这一种洒脱?

山居在原基础上做了较大幅度的改造,虽说仍是传统的长条形建筑,但风格完全异于此前的“菩提”。主厅,主人用作了接待的柜台,房子前庭,大大的落地玻璃拓展了空间,上楼的阶梯是在房子的旁边。

二楼长廊有主人精心布置的藤制沙发。

窝在沙发里,虚度着光阴,任时间就这样在指尖缓缓地流逝。

适逢一场春雨,极目远眺,青山如黛、云水含烟,“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看天外云卷云舒”,岁月亦无波澜。

手捧墨香文字,听廊外雨声淅沥,诵读着易安居士的那阙: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望尽烟云,抹不去这伤春离别愁,谁叹世间情太苦?

暮色渐起,暖黄的灯光星点着黛蓝天空,斑斓宁静。“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此季,桃李花已谢,长出了新叶。

夜晚的山居无需备酒,达哥为我们泡了一壶新茶,分享着民宿的一些点滴。

有时候喜欢住在民宿,是因为民宿有着浓浓的人情:围炉而坐,主人家添上热茶一杯,当地的风土、当地的人情,随着茶汤融入我们的脑海里。无论是同里的那对老夫妻、黄瑶的归乡人、还是乌镇的那一家子……都曾为我的旅途增添过这样的浓浓人情味。世界很大,也许我们会走过很多的地方,但很多人,我们只能相遇一次。人生旅途,暖意也不需要很多,一点点就够了。

这一点,比宾馆酒店那种公式化要温暖很多。


清晨6点的乡村空气清新,混着山的气息、水的氤氲,跑在乡间的小路,鸟的鸣叫不时入耳,这是在钢筋水泥的石屎森林中无法感受的。今年3月,那时候山村的桃李花正开,一群马拉松的爱好者曾在这山间小路奔跑竞逐。

如今,花已谢,叶已长,桃红李白已换成了满目的翠绿。山村就是这样,随着四季的变换,颜色也不断更改。

而再过一个多月,这些翠绿中又会有了红色或者黄色,因为那时候,桃子开始成熟。


隐于山村,行程很短,仅有两天。随着车子蜿蜒下山,世俗的烦嚣似又渐渐萦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